188宝金博,188宝金博官网

海珠湿地坚持生态发展 品质提升显成效

  • 2020-06-30
  • 来源: 海珠区
  • 分享到
  • 427

市民群众乐享城央绿色空间

  海珠湿地位于中国超大城市广州市中心城区,是放弃了超过万亿商业开发价值之后,通过湿地保护修复、改造丢荒果园恢复建立起来的1100公顷城央湿地公园。湿地内河涌纵横、绿树婆娑、百果飘香、资源丰富,是广州市“山、水、城、田、林、海”和“云山珠水”城市整体空间格局与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中轴线上的绿核。作为广州市首个国家湿地公园,海珠湿地秉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以及“原生态、微改造、少干预”的理念,实现城退绿进,打造全民共享的城央湿地样板,着力保护修复这一块中国一线城市中央宝贵的生态资源,成为市民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

图片1.png

 △位于中心城区的海珠湿地与城市地标广州塔遥相呼应

  品质先行,推动湿地增靓添彩

  2019年7月份开始,海珠区重新设计主入口通行线路,增添特有标识物,依托湿地特征,打造海珠湖北门、湿地一期北门、湿地二期南门标志性门户景观。海珠湿地一期北区东门的闲置苗圃地块改造为海珠湿地花圃,成立花卉新品种研究基地,形成开放式的花市花墟形象,展示湿地花卉多样性景观和科普宣教功能。海珠湿地二期南门采用极具标志性的现代风格建筑,与北门的古典风格相得益彰,形成具有差异化的特色南入口。经过日以继夜的施工,海珠湿地品质提升项目不负市民的满心期待,在祖国70周年华诞之际,以最美的容颜为祖国庆生!

  海珠湿地一直秉承“保护优先,合理利用”以及“原生态、微改造、少干预”的理念,积极开展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工程,使得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在为市民游客提供优质生态产品的同时,也为大量珍稀鸟类提供重要的觅食停歇地和栖息繁衍地,尤其是湿地内丰富的鱼虾及昆虫等生物资源,成功吸引了大批野生鸟类在此定居或停歇。

  据统计,2011年海珠湿地只有70余种鸟类,如今已升至178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鸟类16种,广东省级保护鸟类21种。

图片2.png

△“中国最美的小鸟”——蓝喉蜂虎现身海珠湿地

图片3.png

△居住在海珠湿地的白鹭们正忙着筑巢

  湿地工作人员介绍,在原有物种数量稳定增长的基础上,珍稀物种的不断加入,正是生态系统恢复到一定的健康阶段的标志。这恰恰说明了海珠湿地的鸟类生境得到大幅改善,真正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创新引领,提升保护利用水平

  海珠湿地与腾讯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启动“智慧湿地”项目,打造海珠湿地大数据管控平台,优化完善检票系统、水闸系统、车流量分析系统、人流量统计系统等,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模式,化“人管”为“技管”,配套更为智能化、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手段和工具,打造“一部手机游海珠”的全面智慧体验,建设全国领先的智慧湿地。目前,已合作上线海珠湿地“线上入园预约”项目,疫情期间,采用“景区码”打卡的形式,实施“绿码、红码、黄码”三色动态管理,有效防止疫情扩散与传播。

  在海珠湿地建成14个监测站点,其中水环境监测站点5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点6个、噪声监测站点3个,能及时有效掌握海珠生态环境的变化和改善情况。积极引入国内外知名学者、科研机构参与湿地监测工作,成立湿地科研阵地和实践基地,开展自测、委测和联合监测,将水、大气、土壤、动植物监测数据分析整理后为湿地管理和科普宣传提供本土数据,打造湿地立体监测体系与监测信息集成服务平台。

  在海珠湖新建一条观鸟栈道,安装3台公共观鸟望远镜,更新和制作科普牌180多个,编制6个自然学校、农耕文化、生态恢复等科普主题宣传视频,园区7个LED屏全天播放科普宣传视频,录制15个湿地鸟类拟人化语音导解。新增一间150m2集交流学习、教学培训、展示展览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自然教育场所,配置智能电视屏、天文望远镜、观鸟望远镜等先进教学设备,收藏自然教育类书籍读物600多册以及自然手绘、教具等展品100多件。

图片4.png

△海珠湿地观鸟栈道

  生态共建,探索新型经营模式

  海珠湿地开展国际合作新气象,分别与英国野禽与湿地基金会(WWT)、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合作组织湿地保育培训,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等生态公益基金开展交流合作,对标国际提升湿地保护建设水平。积极开展国际重要湿地申报,力争成为全国湿地公园中首个“绿色名录”保护地。

  海珠湿地还积极举办各类公益活动,凝聚大众的力量,传播绿色公益,与阿里巴巴、桃花源等企业公益基金会合作编制自然教育特色课程,与广州市阳光鸟类保护协会合作开展腾讯公益日观鸟护鸟活动,在海珠湿地设立广州首家“慈善公园”,举行“乐善行”公益慈善徒步活动,创新慈善形式,凝聚广州城市精神,搭建企业举办公益活动的新平台,传播公益文化的新阵地,吸引188宝金博,188宝金博官网社会企业参与公益、生态保护和自然教育项目。

图片5.png

△海珠湿地积极举办各类公益活动

  据统计,2016年以来,已有26家世界500强企业、大型央企及上市公司的项目在海珠湿地周边聚集,形成了广州新落户企业的“湿地效应”现象。目前海珠区集聚了科技企业1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550家。微信就诞生在海珠区,其新的总部大楼落户在与海珠湿地相邻的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是广州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重要支撑,目前已吸引了腾讯、阿里等20家领军企业,总投资达725亿元。形成了广州新落户企业的“湿地效应”现象。

  未来,海珠湿地希望在智慧湿地、科研监测、文化传承、社区和谐等方面探讨新的理念和方式,充分发挥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积极打造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窗口,在国际湿地的舞台上,展现中国湿地保护成果,为“美丽中国”添砖加瓦。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