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宝金博,188宝金博官网

【媒体解读】推进19项民政民生重点工程建设!广州市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出炉

  • 听全文
  • 2021-09-03
  • 来源: 羊城晚报
  • 分享到
  • -

  近日,《广州市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简称《规划》)印发实施,确立“十四五”时期广州市民政事业发展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重大项目。

  据悉,《规划》设置23项主要量化指标,其中,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街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等多项指标目标值高于国家、省“十四五”指标。

  关键词1:

  十项走前列目标

  《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广州民政工作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推动民政服务均衡化优质化水平显著提高,助力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先行先试取得新成效,各项民政工作全面出新出彩、走在全国前列。

  在老有颐养方面,打造养老服务高品质发展示范,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全覆盖、多层次、多支撑、多主体”大养老格局,形成具有广州特色、走在全国前列的“大城市大养老”模式。

  在弱有众扶方面,打造多层次综合救助新格局,织密织牢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六张网”,创新拓展“物质+服务+技术”的救助方式,实现更加精准易及的社会救助,促进社会救助创新发展走前列。

  在困有所助方面,打造儿童福利保障新标杆,完善困境儿童分类救助帮扶制度,树立全国儿童综合康复示范标杆,积极争当全国儿童福利领域行业标准化“领跑者”,推动儿童福利儿童保障由兜底性、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取得重要进展。

  在基层治理方面,打造城乡社区治理新体系,坚持党建引领、重心下移、科技赋能,深化城乡议事、线上线下治理、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体系建设等模式经验,不断提升城乡社区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加快形成具有广州特色的超大型城市社区治理新体系。

  在社会组织方面,打造社会组织改革发展新动能,建立党建引领更加有力,培育发展机制更加完善,综合监管更加有效,社会组织自我发展能力更可持续、参与社会治理效能更加突出的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体系。

  在慈善事业方面,打造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新高地,构建慈善主体多元化、参与渠道便民化、人才队伍专业化、志愿服务多样化、慈善理念全民化的慈善事业发展体系,人人参与慈善氛围更加浓厚,慈善事业作为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充分发挥,推动广州“慈善之城”迈向新高度。

  在民政服务方面,打造民政公共服务新品牌,全面提升区划地名、救助管理、殡葬管理服务,大力推进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和婚姻服务综合创新平台建设,建立制度更加成熟定型、管理更加科学有效、信息技术融合更为广泛的优质民政公共服务体系。

  在发展动力方面,打造民政科技创新驱动新引擎,加强民政科技创新,推动养老服务、医养结合、儿童福利、精神康复治疗、殡葬科技等领域科研攻关,让科技民政、智慧民政成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民生的新动力、新引擎。

  在安全发展方面,打造严守底线安全发展新战略,树牢责任、安全、稳定、廉洁、道德“五条底线”,深化民政职业道德教育,防范化解风险隐患,保障民政事业安全发展、行稳致远。

  在党建引领方面,争当基层党建工作排头兵,持续深化民政基层党建“强基前列”工程、模范机关创建以及基层纪检“双重”管理、片区综合监管等机制,夯实民政事业发展的坚强政治保障。

  关键词2:

  七项重点工作

  《规划》立足民政工作职责任务,对“十四五”时期广州民政事业发展主要安排7大方面的重要任务。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决落实党全面领导民政事业改革发展的制度机制,实施新一轮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深化民政联络专员进村(居)活动,激发民政党员干部队伍干劲活力,以“党建+”成效引领保障民政事业发展。

  完善大城市大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制定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完善全市统一、结果通认的老年人照护需求综合评估制度,保障人人享受基本养老服务。夯实兜底性养老服务保障,实施城乡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确保有意愿入住的特困人员100%实现集中供养。深化养老服务“放管服”改革,扶持普惠型养老服务供给,举办养老服务供需交流对接活动。强化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每年培训5000名养老护理员及管理人员。加强“智慧养老”建设,开展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

  兜牢兜好底线民生。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总体思路,加快构建制度衔接、资源统筹、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数据共享的综合救助格局,织密织牢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安全网,实现精准救助、高效救助、温暖救助、智慧救助。健全完善分层分类救助体系,制定支出型困难家庭救助政策,积极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增强基层救助有效供给,将社会救助融入社区网格化,建立健全“政策找人”主动发现预警等机制。

  提升儿童保障水平。秉持“儿童优先、儿童利益最大化”理念,建立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儿童需要相匹配、各项制度相衔接的儿童福利和儿童保护体系。持续加强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积极引导广大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公益慈善力量深入参与,营造全社会关注未成年人保护、关心未成年人成长的浓厚氛围。

  深入推进基层治理。推动党建引领下的城乡社区自治建设,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围绕群众对社区生活品质的需求,优化城乡社区服务,培育扶持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全面建成城乡社区便民生活圈。继续拓展社区随约服务网上驿站、城乡社区协商、社区大配餐、网格化等平台资源整合功能,推广社区慈善基金(会)、“五社联动”、“时间银行”等经验做法,深入实施“社工+”战略,不断提高城乡社区居民生活品质。

  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强化社会组织党建引领,深化提升社会组织党建“红苗工程”攻坚行动,打造“红联共建+”品牌,构建社会组织“红色生态链”。健全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系,创新社会组织培育模式,支持枢纽型、平台型、支持型社会组织发展。健全社会组织综合监管制度,深化社会组织品牌战略,实施社会组织信用监管,搭建广州市社会组织信息管理“一网通”平台。创新穗港澳社会组织合作交流机制,激发社会组织创新活力,推动社会组织深入参与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提供社会服务、参与公益慈善等公共事务,发挥更大作用。

  提升民政基本社会服务。出台《广州市地名管理规定》。加强救助管理服务,完善集生活照料、急病救治、心理疏导、寻亲服务、信心重塑、激励帮扶于一体的救助管理服务体系。大力打造广州(中国)婚姻服务创新综合平台,开展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工作,推动婚俗文化、婚姻家庭和婚庆产业良性互动,倡导新时代婚俗风尚,助力“甜蜜经济”。提升残疾人福利保障,总结优化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试点经验。加快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深化殡葬管理服务改革,倡导移风易俗、文明办丧,提升“身后事一站式联办”服务水平,“十四五”期末生态安葬率达到90%以上。

  此外,“十四五”期间,加快推进市老年医院、市儿童综合康复中心等19项民政民生重点工程建设,力争到2025年80%以上项目投入使用,不断提升优质民政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关键词3:

  五项改革创新

  《规划》将改革创新摆在重要位置,系统谋划、统筹推进,提出“十四五”时期五大重点领域改革创新举措。

  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创新。发挥好全国养老服务改革先行示范作用,推进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发展,每个街镇建设至少1个街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颐康中心),每个村居设置至少1个村居颐康服务站。支持对全市有需求的居家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空间进行必要适老化和智能化家居改造。优化提升助餐配餐、医养结合、家政养老“3+X”服务,深化医养康养结合,高标准建设运营广州市老年医院、老年病康复医院。加快农村养老服务发展,加强镇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完善“颐康中心+长者饭堂+敬老院+N个村级站点”服务网络,健全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推广邻里互助养老服务模式。

  深化社会救助改革创新。坚持社会救助新理念,创新救助方式,开展服务类社会救助改革创新试点工作,构建“政府+社会”的大救助体系,帮助救助对象构建家庭和社会支持网络,探索具有广州特色、走在全国前列的“大城市大救助”模式。全面深化社会救助“放管服”改革,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救助领域的运用,推动社会救助事务“免证办”和“一证一书一清单”改革。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工作数据库,对接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变“群众申请”为“主动发现”。

  深化社区治理改革创新。深化多方治理、多方参与、多方服务为特征的广州社区治理GPS模式,探索居民通过议事厅、工作坊、楼长制等方式有序参与社会治理。开展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示范点建设。丰富社区“随约”服务网上驿站服务和治理功能,强化社区共建共治共享中心与“随约驿站”的联动作用,构建线上线下相互衔接的社区服务体系。提升社区组织动员能力,建立社区(村)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村)—片—楼(组)—户代表”的社区组织动员体系。做深“村改居”改革“后半篇文章”,解决城乡二元结构中社区治理的痛点、难点问题。

  深化儿童保障改革创新。建立健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镇(街)层面设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推动全国儿童救助保护热线试点地区示范创建,推行“3+”热线服务(咨询接待+主动摸查、线上接报个案+线下督导跟进、一般坐席+专家坐席)的智能化服务品牌。推进广州市儿童综合康复中心示范标杆建设,全面推动“养育、治疗、教育、康复、救助、科研、培训”七位一体综合发展,打造成新时代儿童福利事业发展全国示范基地。

  深化慈善事业改革创新。出台实施《广州市慈善促进条例》,推进创建“慈善之城”提升计划,深化慈善事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融合。推动慈善项目聚焦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特殊群体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社会服务等重点领域,升级“广益联募”慈善募捐信息发布平台,增强慈善惠民实效,发挥慈善在第三次分配中的重要作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