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宝金博,188宝金博官网

相关内容

印发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通知(1)

  • 听全文
  • 2001-08-25
  • 来源: 市政府办公厅 本网
  • 分享到
  • -

穗府〔2001〕23号

印发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通知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

  《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业经市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广州市人民政府
二○○一年四月十七日

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2001-2005年,是广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最为关键的时期。《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主要阐述市委、市政府战略意图、政府工作重点和市场主体行为方向,旨在进一步落实省委、省政府对广州发展的定位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对跨世纪发展的基本思路,以推动现代化进程并达到预期发展目标。

第一部分 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第一章 基础条件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经过“八五”时期经济高速增长后,市委、市政府从实践中确立了“开拓进取,稳中求快,加强管理,有效增长”的经济发展思路,在“九五”期间大力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进一步强化以发展为主题的战略思想,较好地解决了阻碍经济发展的各种突出问题,“九五”计划已经圆满完成。

  一、“九五”发展成就。

  (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九五”时期,广州经济运行进入“高增长、低通胀”的平稳发展轨道,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进一步巩固了作为华南经济中心城市的地位。2000年全市GDP 2383.07亿元,比“八五”期末接近翻一番,人均GDP 3.45万元,约合4175美元。年均经济增长率13.1%,增长波幅从“八五”时期的10个百分点调减为“九五”时期的1个百分点。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已形成一定的基础,装备工业的区域竞争优势得到加强,产业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三次产业比例由1995年的5.91:46.67:47.42调整为2000年的3.96:43.69:52.35。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逐步强化,科技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8.1%,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15.78%。

  (二)城市建设和管理稳步推进,城市形象和环境有较大改观。“九五”期间城建投资610亿元,相当于前八个五年计划时期总和的3倍;通过有效实施“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环境、城市景观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环境综合指标达到近十多年来的最好水平,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87平方米,环境综合指标75.7分;番禺、花都撤市设区,为拉开城市布局、扩大城市容量创造了条件;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城市管理法规逐步健全,城市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城市面貌变化日新月异。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广州作为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的区域配置中心地位日趋突出,有力地支持了珠江三角洲工业化的进程和城市群的崛起。

  (三)经济体制加快向市场经济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经过持续多年的改革开放,已初步构筑起类型相对齐全、开放程度较高的市场体系框架,形成较为完善的市场运作机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政府职能转变、审批制度改革已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规范的分配制度和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正在建立。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改革和脱困的目标提前实现,国有大中型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成功地解决了困扰广州工业多年的标致汽车和乙烯工程两大难题,完成了一批大型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国有经济逐步向关键领域和大企业集团集聚,企业的竞争实力进一步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2000年其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由1995年的29%提高到33%,已初步形成多种经济成份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四)对外开放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格局,外向型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2000年全市海关进出口总额233.81亿美元,相当于GDP的81.2%;实际利用外资31.15亿美元;全市三资企业达8000多家,外商投资领域涉及三次产业的大多数行业,全球前500位大型跨国公司中已有98家在广州投资。

  (五)社会事业正在向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格局转变,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实践成效显著。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95年的6.25‰下降为2000年的4.51‰。2000年,全市适龄青年高等教育在学学生比重为46.2%,R&D(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1.23%,各类独立研究开发机构191家,从事研究开发活动人员2.12万人,城市化水平达72.6%,信息化综合指数达57.5%。文化、艺术、出版、广播电视、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稳步发展,依法治市和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城市整体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六)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初步富裕。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6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086元,均居全国十大城市前列;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冰箱、空调器均超过100台,每2户家庭一台电脑,市区平均每人拥有一部以上固定电话或移动电话,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万元;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3.3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0.6平方米,居民生存资料消费所占比例明显下降,发展和享受资料消费逐年上升,恩格尔系数已由1995年的50.2%降为42.6%;城镇登记失业率3.15%,全市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为72.9%,全市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4.5岁。

  总结“九五”时期的实践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有:一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在发展中解决各种问题;二是坚持把调整作为主线,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三是坚持积极培育和引进高素质人才,重视突出人才的作用;四是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五是坚持加强管理,强调管理出成果、出效益;六是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法治。

  二、主要问题。

  “九五”计划的圆满完成,为“十五”时期广州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必须设法解决或纾缓:

  (一)经济结构仍然存在许多不合理的问题,支柱产业优势不够明显,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经济发展的一些体制性障碍依然比较突出,部门垄断、非属地化管理仍制约着中心城市作用的有效发挥。

  (三)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与现代化中心城市的要求仍有差距,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

  (四)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和高层次人才的规模未能完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社会保障体系亟待健全,城市就业和农民增加收入是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需要解决的问题。

  (五)生态环境状况的根本性改善,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全面转向可持续发展的任务仍十分繁重。

  三、发展机遇。

  经济全球化趋势、科技革命浪潮和世界范围经济结构调整格局以及我国加入WTO,将使广州参与国际经济分工的空间得以拓宽,从而更好地承接国际间技术和产业转移,加快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有利于广州产品188宝金博,188宝金博官网地进入国际市场;投资环境的不断完善和国际资本流向的变动,有利于广州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并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随着广州金融保险、商贸旅游、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等领域成为外资进入我国的重要登陆点,将有利于广州第三产业获得新一轮大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伴随经济市场化、国际化,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而来的激烈竞争和巨大压力。

  国家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城镇化战略,将为广州提供一个较为宽松的国内环境和竞争机遇,有利于广州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的占有份额,实现产业梯度转移和资本扩张,强化科技、人才资源开发中心地位;县级市改设区有利于广州更合理地规划调整城市布局,更好地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上述条件,将有力促进广州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现代化建设。与此同时,广州也面临区域经济竞争、中心城市功能升级、加快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严峻挑战。

第二章 总体思路、目标、任务

  “十五”期间,广州将围绕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总体战略部署,完成省委提出的基本实现现代化各项指标。到2005年,经济增长、城市建设、社会发展全面迈上新台阶,人民生活达到比较富裕的水平。

  一、总体思路。

  根据中共广州市委七届八次全会《188宝金博,188宝金博官网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广州“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不动摇,以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为总目标、总任务,在发展中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推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继续实施“外向带动”、“科教兴市”、“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积极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提高工业化水平,加快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增强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建设良好的文明法治环境,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推进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发展目标。

  按照上述总体思路,遵循市委提出的指导方针,广州市“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2005年,GDP达到4880亿元,年均增长12%左右;人均GDP 6.4万元,年均增长10%(可比价);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2.5:42.5:55;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5%。

  (二)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迈上新台阶。信息产业成为全市第一大支柱产业,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在全国领先,信息化综合指数位于全国大城市前列,成为全国信息化发展环境最好、信息技术应用普及程度最高、信息消费能力最强、信息化建设成效最显著的城市之一,构筑“数字广州”的基本框架,初步奠定广州作为国际化区域性信息中心的基础。2005年,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5%,因特网用户人数超过250万人,城镇人均信息消费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超过10%,信息化综合指数80%。

  (三)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全面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新城区的建设逐步展开,山水生态城市框架基本确立,成为国内最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大城市之一。2005年,城市人均道路面积10平方米左右;自然保护区覆盖率1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5%,城镇居民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平方米,环境综合指标90分;城市化水平81.5%。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更为健全,形成开放型经济发展格局,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贸合作与竞争,成为全国经济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五)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发展体系更加健全。市民整体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全面提高,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力争成为全国的生态环境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依法治市的先进城市。2005年末,总人口、常住人口分别控制在768万人和1130万人以内,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8‰以内;平均预期寿命75岁以上;R&D(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GDP的2%;市本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重在15%以上,适龄青年高等教育在学学生比重5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超过95%。

  (六)人民生活整体迈向比较富裕阶段。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人居环境明显改善。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2200元和9450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年均分别增长5.5%和5%;城市人均居住面积16平方米,农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恩格尔系数3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4%左右。

  三、主要任务。

  为了达成上述目标,“十五”期间要动员全市上下统一思想,集中力量完成好以下主要任务:

  (一)千方百计提高政府依法依规行政和管理社会、经济的水平。

  (二)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全面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大力提高工业化水平,促进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协调发展。

  (三)努力完善基础设施、城镇发展、生态环境和城市管理四大体系,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四)全力加速市场化进程,促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完善市场运行机制,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的力量,尽快适应经济国际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五)加快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社区服务网络,不断增强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努力改善市民的生活和创业环境,全面提高民生质量。

  (六)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和依法治市。

  在工作重点上,“十五”前两年,政府主要致力于完善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妥善解决计划经济体制下遗留的社会、经济问题和包袱,培养现代企业家队伍,抓好农村的改造和建设,为进一步拉开发展局面继续夯实各方面的基础。争取到“十五”中后期,基本完成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各种经济成分都能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运行,政府职能和工作思路相应完成根本性转变,支柱产业和一批现代企业优势明显增强,东南部新城区的开发建设全面启动。

第二部分 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第三章 信息基础网络建设

  按照“统筹规划,互联互通”的思路,建设具有先进水平的宽带主干网、基本业务网和宽带接入网三大网络,增强广州“信息高速公路”主枢纽的地位。

  一、高速率宽带主干网。

  广泛应用传输新技术,提升网络带宽和技术水平,建设高速率、大容量、多媒体主干传输网络和IP城域网,形成互联互通、接入方便的宽带主干网络系统。到2005年,建成本地光纤网络60万纤芯公里,IP宽带网络骨干传输容量超过300G,因特网国际出口带宽达到10G。

  二、高效率基本业务网。

  加快有线广播电视网双向传输的升级改造,发展数字电视系统,建成数字化、交互式、多功能的广播电视综合网。大力发展移动交换网,扩展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容量,适时引入GPRS(通用无线分组业务)网络,并实现向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平稳过渡,满足多媒体业务的需求。按照少局所、大容量和宽带化的方向发展电话交换网,提高交换端局和汇接局的线路集成度和技术集成度。

  三、高覆盖率宽带接入网。

  依托现有接入网络优势,推进光纤到路边、到大楼、到千家万户工程,采用多种高速接入技术,建设和完善覆盖全市的宽带接入网。到2005年,宽带接入网用户覆盖率达到90%以上。

第四章 信息产业发展

  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重点开发生产移动通信、数字视听、集成电路三大产品,建设软件、计算机及外围设备、光电子产业三大基地,增强数据、网络、咨询三大服务中心功能,集中发展具有优势的信息产业。

  一、发展三大产品。

  (一)高性能移动通信产品。

  加快技术开发和产业化进程,促进金鹏集团、南方高科等骨干企业上规模、上水平,重点发展移动交换机、基站及基站控制器、数字移动通讯手机,尽快树立起品牌形象,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二)高清晰度数字视听产品。

  把握技术进步和消费升级的方向,引导和扶持企业加强数字视听技术的研究开发,加快高清晰度数字彩电及相关产品的研制和生产。

  (三)大规模集成电路。

  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单位通过引进技术、吸引外资或自主开发与对外合作相结合等形式,开展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研究、设计和生产,尽快形成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开发、生产能力。

  二、建设三大基地。

  (一)软件产业基地。

  加快天河软件园、广东软件科学园、南沙资讯科技园、黄花岗信息园等软件园区建设,以及软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软件和信息工程招投标及软件展示交易服务中心等配套环境建设,通过实施软件品牌战略和人才工程,在网络管理、信息安全和电信、金融、财税、教育等应用软件领域尽快形成较强的发展优势。

  (二)计算机及外围设备制造基地。

  以广州保税区IT产品生产基地、科学城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为重点,加快发展高性能计算机及关键零部件、外围设备、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产品、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产品、计算机系统安全技术产品,形成一批知名产品和知名企业。

  (三)光电子产业基地。

  以“广东光谷”为依托,引进著名跨国公司和国际性研究开发机构,加快建设广州光电子产业基地。扶持一批骨干企业,发展一批核心产品及技术,建设一支研究开发队伍,促进光电子技术产业化,尽快形成以广州为中心、珠江三角洲为腹地的国际性光电子产业研究开发和生产制造基地。

  三、形成三大服务中心功能。

  以增强数据、网络、咨询三大区域性服务中心功能为重点,扩大邮电通信业、广播电视业发展规模,拓展信息网络、信息咨询业服务领域,加速发展信息内容业。力争到2005年,广州成为全国现代信息服务业最发达的城市之一。

  (一)数据服务中心。

  建设覆盖华南、辐射全国的数据服务中心,开发经济、科技、教育、地理、文娱等各类数据库,发挥政府信息资源优势,组织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与上网,推进信息资源共享。加强信息市场的培育和建设,促进数据库制作、电子出版、网络资源开发服务等信息内容业全面快速发展。

  (二)网络服务中心。

  建设资源丰富、各具特色的信息网站,发挥广州作为全国信息网络骨干节点城市和国家互联网络交换中心的优势,完善广州网络交换中心功能,促进信息网络在高速宽带基础上的相互准入、互通互联、资源共享,逐步实现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业务融合。有序发展网络服务业,建立网上中介服务市场。扶持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行业性网络服务中心及电子商务平台,为提高中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提供支持。

  (三)咨询服务中心。

  鼓励信息咨询企业走联合发展的道路,培育和扶持若干具有国际水平的企业,推进服务社会化、产业化、专业化。大力发展人才、技术、贸易、工程、房地产等中介咨询服务,加强投资咨询、法律顾问、财会服务、市场调查、会议展览和技术培训等咨询性信息服务,增强广州咨询服务中心功能。

第五章 信息技术应用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产业信息化取得实质性进展;重点实施信息化六大系统工程,信息网络应用和信息资源开发水平显著提高;信息知识全面普及,信息市场规范有序,把广州建设成为全国信息技术应用的先行市和示范市。

  一、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

  引导传统工业生产、管理过程向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着重提高机电、轻工、钢铁、汽车、船舶、纺织、食品加工、家电等行业的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支持组建信息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服务中心,形成强大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促进全市工业企业普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测试、诊断技术,推进柔性制造技术和物料自动储运系统的应用,实现制造过程的计算机自动化控制,创新传统工业的生产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推广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技术,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实现从产品设计到生产制造及市场销售全过程的计算机化。

  二、以信息技术武装服务业。

  发展公共交通“一卡通”,加快建立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的交通运输服务管理体系;加速电信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宽带化的方向发展;完善金融管理、结算支付、资金监测预警等金融现代化信息系统,加快转变以现金为主要手段的交易方式,积极发展网络金融和电子货币;建设商贸、旅游信息网络平台,开展网上采购、订餐、订票、订房、订座等在线商贸旅游信息咨询服务;建设房地产资讯信息系统、物业管理系统,提高房地产信息服务和物业管理水平。

  三、加快农业信息化进程。

  建设覆盖全市的农业信息网络,推进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遥感技术的应用,建立农业资源、生态、灾害等动态监测和预警预报信息系统,开发和完善全市农业信息资源库,实现农业信息资源共享。完善电视、广播等农业信息发布系统,利用视频会议、远程教育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现代化示范区为依托,建设一批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

  四、重点建设六大信息化系统工程。

  (一)政府信息化工程。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加快完成党政机关办公专用信息网络及交换平台的建设;建立面向社会公众的政府信息服务交换系统,基本实现政府信息电子化、网络化。统一规划和组织广州市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公共平台与业务系统的建设,实现包括社会保险、民政救助等社会保障业务管理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强化信息安全保密法制建设,建立信息网络安全体系,加强网络系统安全防范及涉密计算机网络保密设施建设。

  (二)企业信息化工程。

  组建企业信息化公共应用平台(ASP),为全市及全省中小企业提供网络、技术、信息和人才等公共配套服务;对国有、合资、私营企业管理者全面进行信息网络应用和企业信息化培训,推行企业信息主管(CIO)制度,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工作机制。

  (三)电子商务工程。

  建设基础平台、身份认证中心及电子支付系统、物流中心和配送体系、门户网站。创新市场营销体系,支持企业发展网络营销,重点发展企业对企业(B to B)和企业对客户(B to C)的电子商务。

  (四)教育、人才信息化工程。

  建设广州市教育信息网络中心和宽带多媒体校园网,形成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广州教育信息网络,为教师、学生和社会公众提供网上教育服务,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完善人才资源开发信息系统。

  (五)社区信息化工程。

  加快信息化社区和智能楼宇建设,在市、区和街道三级建立计算机网络,逐步实现社区管理信息化,开展以信息为媒介的家政、医疗、教育、购物、交通、就业、培训、文化娱乐等方面的信息服务。

  (六)城市管理信息化工程。

  按照国家、省188宝金博,188宝金博官网建设智能交通示范城市的要求,建立广州市智能交通框架体系,实现交通管理智能化。建立IC卡管理服务中心,实现以IC卡对公众的身份进行鉴别和验证。建立和完善城市地理和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实现对各类公共资源和基础设施的数字化管理,加快城市管理现代化步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内容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