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宝金博,188宝金博官网

广州以深化城市更新为突破口 全面提升城乡发展质量

  • 2020-09-15
  • 来源: 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427

更新顺民心 活化焕活力

  时维金秋,正是广州最美的时节。

  “白云山,跟以前不一样了!”每周都去爬白云山的广州市民李先生,见证了近年来白云山还绿于民、还景于民的喜人变化。景区红线范围内违法建筑全部拆除,门岗改造更大气了、“云道”建成开放了……脱胎换骨后的白云山,愈加焕发云山珠水、吉祥花城的无穷魅力。

  白云山的变化,只是广州大力推动城市更新的一个缩影。

  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188宝金博,188宝金博官网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2018年,也是一个秋天,188宝金博,188宝金博官网: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作出的重要指示,高瞻远瞩、掷地有声!

  广州始终遵循188宝金博,188宝金博官网: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笃定前行,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向存量要空间、以质量促发展,努力探索城市有机更新、推动老城市焕发新活力的有效模式。针对特大城市兼顾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的世界性难题,这一份“广州答卷”,令人振奋。

  近日召开的市委全会,再次将城市更新上升到新的高度,要求全力做强城市更新和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双引擎,要以深化城市更新为突破口,全面提升城乡发展质量。这也为广州坚定不移推进城市更新,推动城市空间高质量发展,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了新的强大动力!

  优化环境 保障民生

  广州市相关部门重拳出击,集中拆除盘踞在白云山周围的多处违法建设,其中部分违建已存在20多年之久

  白云山自古就有“羊城第一秀”之称,然而由于历史原因,曾一度深陷违建包围圈,面临一步步被蚕食的风险。白云山还绿于民、还景于民,既是不容忽视的群众呼声,更是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个“硬骨头”,非啃不可!

  ——较真碰硬,红线范围内违法建设全部拆除。以往,白云山不少区域存在散乱停车场、违建商铺,环境脏乱差,严重影响景点体验。近年来,广州市相关部门重拳出击,集中拆除盘踞在白云山周围的多处违法建设,其中部分违建已存在20多年之久。通过听取各方诉求与意见,广开言路、化解矛盾,一个一个违建“钉子”被成功拔掉。当前,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红线范围内违法建设已全部拆除,对广州而言,对白云山而言,对广州市民而言,这都是历史性的一刻——白云山终于恢复了她秀丽多姿的本来样貌!

  ——精心策划,17个门岗晋身“网红打卡点”。因山就势、因地制宜,通过设置多层次立体活动平台,改造后宛如羊头标志的柯子岭门岗,更加大气美观,成为朋友圈里的“网红打卡点”;升级改造后的西门岗,增设慢行景观带,扩充市民广场;翠竹园门岗则开拓河道绿化空间,营造山水结合、环境优美的诗意溪涧景观……白云山17个门岗升级工程,以精心打造精品。

  ——大胆创新,云道让市民有了“叹景”新体验。今年“五一”,市民已体验到新鲜的白云山“云道”。走上云道,市民游客可以从中山纪念堂、越秀公园、花果山一直抵达麓湖,将来还可以直达广州花园、白云山,工程依越秀山、白云山山体蜿蜒盘旋,穿梭其中,可观花赏景,可览城市美貌。“云中漫步”的体验,着实新鲜!

在山间蜿蜒穿行的“云道”

  白云山、越秀山、麓湖还绿于民、还景于民工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世界眼光、高点站位、广州特色的建设标准,着力打造成为自然生态良好、景观魅力独特、基础设施完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生态绿芯,是推动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重点工程,也是推进城市更新的精品工程,更是造福市民群众的民心工程。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进行,城市面貌急需旧貌换新颜。旧城镇改造、旧村庄改造、公共服务更新等城市更新需求日渐强烈。推进城市更新,必须要以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敲响警钟,一些老旧小区、城中村,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境卫生不达标等原因,疫情传播风险仍然很大。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广州在推进城市更新过程中,始终将保障民生作为一项硬指标。近年来,广州深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在城市更新过程中,配齐公建配套设施,高标准配置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配送等公共服务设施,协同推进交通、电力、环卫、给排水等重大市政基础设施,保障相应项目用地供应。

  特别是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鼓励引入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地铁、医疗、体育、文化、公园、养老等设施服务全覆盖。2018年,执信中学琶洲实验学校落成,这所集小学、初中为一体的九年义务教育学校,让琶洲村民能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真正享受到城市更新的红利。

  值得一提的是,新一轮深化城市更新推进高质量发展充分考虑到低收入人群和“新市民”的住房需求,在制度层面上,要求在复建区建设一定比例租赁性住房,在融资区配建人才公寓、共有产权房等政策性住房,合理配置小面积市场化租赁住房,解决“新市民”和低收入群体“一间房、一张床”基本居住需求。

  推进城市更新,必须坚持生态优先。今年以来,广州新增公共服务设施2.6万个,绿化510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设4100多万平方米,建成碧道163公里,PM2.5浓度再创新低,147个黑臭水体全面消除黑臭,污水处理能力跃居全国第二。经过一年多的改造,白云区新市涌的变化让街坊们看在眼里:“之前楼房密密麻麻,涌水黑臭,还有不少垃圾,这两年来变化很大,环境确实改善不少。”河涌清澈、鱼儿畅游、骑楼风光、口袋公园……一条集文化、悠闲、商业等多功能一体的水景观步道初露端容,为萧岗村增添一道亮丽风景,为村民们增添了获得感、幸福感。

  拓展空间 激发活力

  广州推进城市更新起步早、基础好,且注重统筹生产空间,将城市更新与产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

  纵观国内外很多大城市的发展经历,不难发现往往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难题: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老城区的城市功能弱化、土地利用效率降低等问题会渐渐暴露出来,既给城市治理带来很大压力,也削弱了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

  如何破解?以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推动城市更新,这是广州的解决方案。“粗放式”“盲目扩张式”的造城观念,已经不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城市更新,绝不是搞“面子工程”,而是城市功能的重新定位、城市动能的重新发现,将打造成城市发展的新增长点和重要引擎。

  广州推进城市更新起步早、基础好,且注重统筹生产空间,将城市更新与产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提高土地产出率,探索出多种具有广州特色、符合发展实际的创新改造模式,涌现出一批产业导入示范项目,让“三旧”“三园”充满新活力、焕发新生机、展现新形象。

  黄埔区是全国首个区级“三旧”改造创新试点。近年来,黄埔区抓实改革创新试点契机,强化政策创新,首创“三快”机制,加快挖潜存量,开创城市更新“黄埔模式”。通过有效盘活低效产业用地,加强产业导入,改造后全区产业用地平均产值为改造前的4倍。鱼珠智谷经过5年改造运营,4万平方米园区改造出高达20亿元的年均产值。

  城市更新不搞“一刀切”,更不是全部推倒重来重建,而是对存量空间的有机开发和充分利用。通过成片连片改造提升,广州城市资源进一步盘活,新盘活存量用地近20平方公里,为产业转型升级腾出188宝金博,188宝金博官网空间。

  没有产业导入,城市更新难以推进,发展动能难以持续。广州通过“淘汰关停一批、功能转换一批、改造提升一批”,打造高端服务业园区、高新技术基地、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发展新平台。截至今年8月,全市共整治提升工业园超10平方公里,带动固定资产投资110亿元,新引入企业1288家。

  以白云设计之都为例,项目以政府主导,通过统筹土地储备、旧厂改造、旧村微改造、留用地开发和拆违治乱,拆除历史违建20万平方米,腾出83万平方米连片发展空间,吸引建筑设计、芯片设计、时尚设计等产业集聚,村级集体物业提升3倍。

  海珠同创汇通过“微改造”打造服装、设计、时尚主题的现代化园区,吸引集聚大量国内外知名服装企业进驻,村民租金收入成倍增长。中国软件CBD通过全面改造,由改造前千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改造建设为建筑面积超五十万平方米的国家级创新软件产业示范基地,汇聚飞腾信息、百度Apollo、统信软件等近百家软件行业领军企业和独角兽项目,预计年产值超百亿。

  为了进一步强化产业导入,广州制定《广州市城市更新实现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操作指引》,划定三个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圈层,针对不同圈层的区域属性、特点,对合作企业引入产业类型、数量、产业建设比例提出了不同的需求。这也是全国首次针对城市更新提出产业建设量占总建设量的最低比例要求。

  传承文脉 留住记忆

  永庆坊一期已成为广州网红打卡地,去年最高峰时,工作日平均吸引游客约3000人次,周末达5000人次

  城市学家芒福德曾说,城市是文化的容器。经历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古道、古建筑、古村落、古港等文化遗产,是代表城市独特性的历史文脉。

  广州作为千年商都,在22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由于城市更新以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等改造为主,而旧城、旧村恰恰是城市记忆保存最多的地区,如何处理好改造开发和保护利用的关系,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眼力、定力和能力。

  紧紧围绕“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的目标,两年来永庆坊以“保育历史,活化更新”为设计理念,从“保护规划—实施方案—建筑设计”的全流程角度出发,突出“留人、留形、留神韵”,采用原样修复、留旧置新、新旧结合、改造提升、景观绿化等多种手段推进街区微改造。

  如今,以永庆坊为标志的荔湾区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在老城微改造的精雕细琢中,传承文明、延续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永庆坊一期已成为广州网红打卡地,咖啡店、文创店、民宿等吸引不少年轻游客。去年最高峰时,工作日平均吸引游客约3000人次,周末达5000人次。随着年轻人的到来,老西关又透出了青春气息。

  永庆坊更新改造项目只是广州积极探索历史街区保护及活化利用的一个缩影。

  广州始终坚守历史文化保护底线,把城市文明传承和根脉延续贯穿城市更新全过程,制定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并出台促进历史建筑合理利用实施办法,累计修缮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300多个,建设中共三大纪念广场、黄埔军校纪念公园等红色文化地标,海珠广场、恩宁路、沙面、西堤等历史文化片区焕然一新。

  当前,广州正着力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区和国家级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持续擦亮岭南文化中心和红色英雄城市品牌,推动老城区焕发“老”的经典魅力和“老”的时代魅力。

永庆坊二期及周边片区,岭南文化氛围浓厚

  城乡融合 争当表率

  大源村全面实施基层党建、社会治安、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五大提升工程,2019年底,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从“问题村”到“示范村”,短短两年时间里,白云区大源村经历了什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说说“问题村”背后的真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可避免会出现城乡差距,产生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广州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2万亿元大关,实际管理服务人口超过2200万,但仍有1100多个行政村、260万左右农村户籍人口。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将城市综合实力的优势转化为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的优势,在推进城市更新过程中让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农业更强,走出一条超大城市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是广州必须完成的历史使命。

  白云区北部的大源村,曾经是著名的“巨无霸”村庄——全村面积共25平方公里,有7000多栋房屋,常住人口超过20万人。由于人口复杂、业态低端等原因,违法建设、治安维稳、环境卫生等方面问题层出不穷。

  面对这样的“问题村”,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大源村强化党建引领、党群联动,全面实施基层党建、社会治安、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五大提升工程,两年时间村容村貌焕然一新。2019年底,大源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大源村破茧化蝶的进化过程,为全国城乡社区治理贡献广州经验,提供广州样本。

改造后的大源村街景

改造后的大源村街景

  在广州,像大源村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近年来,广州实施差异化旧村改造。今年上半年,分类改造全市272个城中村,重点功能区内旧村以全面改造为主,非重点功能区内旧村以综合整治为主,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注重保护和活化利用,城郊与生态保护区内旧村以打造特色小镇为主,累计新建公建配套设施1800个、新建村民复建安置房12万套、惠及人口超过19万人。

  农村要发展,必须要走城乡融合发展的道路,让农村融入城市,让城市拥抱农村。只有统筹推进城乡融合,让农村得到发展,城市品质才能得到提升。城乡发展不是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而是融合发展、共享成果的共生过程。乡村振兴的成效关乎城市更新的成色。

  近年来,广州统筹推进城乡融合,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在全省乡村振兴中当示范、作表率。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4%,认定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808个,新增8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隆平国际现代农业水稻公园开园,白云大源村、南沙深湾村、黄埔洋田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居珠三角片区第一。

  推动新一轮城市更新的号角已经吹响,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蓝图已经擘画。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既要有历史耐心,又要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既要谋划长远,又要干在当下。必须拿出奋力奔跑、赛龙夺锦的拼劲,在千帆竞发中奋楫争先、力争上游,全力做强城市更新新引擎,全面提升城乡发展品质,为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提供坚实支撑。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