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宝金博,188宝金博官网

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携手打造高质量发展典范

广州与深港澳中心城区轨道交通1小时可直达

  • 听全文
  • 2019-06-18 09:30:10
  • 来源: 南方日报
  • 分享到
  • -

高铁进城,未来全市规划11个高铁站

正在进行公示的《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8-2035年)》草案引发广泛关注,6月17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就该规划进行了详细解读,透露了众多重要内容:未来广州规划有11个高铁站,高铁多点布局、多向到发,方便市民就近乘车;规划5条城市高速轨道与周边城市互联;同时构建15分钟生活圈,学校、医院、养老设施等一应俱全,全市还要增加400个口袋公园……

值得关注的是,规划还透露,未来将通过三大举措,实现广州中心城区与香港、澳门、深圳城市中心区1小时轨道直达,广州中心城区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均有高铁通达。

焦点1

高铁进城

广深第二高铁引入广州东站

本轮规划中对广州城市性质的定义,其中一项就“综合交通枢纽”,规划部门表示,建设综合交通枢纽是广州发展的骨架,未来广州怎么发展主要看交通。在编制本轮国土空间规划的同时,广州也开展了新一轮的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轨道线网规划,未来广州的大交通格局已经展现。

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本轮规划提出: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形成轴带支撑。共建世界级机场群、港口群。重点推进广深港高铁广州南站至广州站联通线、广中珠澳高铁等建设。规划与佛山、东莞、清远、中山等周边城市地铁的衔接通道。

高铁进城是广州加强与湾区城市互联互通的重要举措,如何真正实现高铁进城?规划部门透露,主要有三大举措:其一,在已有广深港高铁的基础上,延伸广深港高铁至广州站,规划新增广深第二高铁进入广州东站,强化对珠江东岸轴带的支撑;在西岸规划新增广中珠澳高铁,主线经广州东站至珠海横琴,支线延伸至知识城,设联络线与琶洲衔接,可使西岸的珠海、澳门、中山等城市直接接入广州东站、广州站和琶洲站,促进西岸与东岸均衡发展。这几条高铁建成后,可实现广州中心城区与香港、澳门、深圳城市中心区1小时轨道直达。

对于市民关注的广深第二高铁问题,规划部门表示,采用时速达到600公里的磁悬浮列车是其中一种设想,但并不一定会用在广深第二高铁这条线路上。

其二,规划广州北站至广州站联络线,将北向的京广高铁引入中心城区;提升三眼桥至广州站通行能力,将西向的广湛高铁、南广高铁、贵广高铁引入中心城区;规划强化新塘至广州东站、广州东站至广州站之间的联系,将东向的广河、广汕高铁引入中心城区。这几条高铁建成后可实现广州中心城区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均有高铁通达的局面。

其三,加快推进南沙铁路枢纽建设,规划引入广中珠澳高铁、赣深(京九)高铁南沙支线等轨道线路,增加广深港高铁经停庆盛站班次,实现南沙30分钟直达广州、香港、澳门、深圳中心城区。

焦点2

铁路枢纽

未来全市将有11个高铁站5条高速轨道与周边城市互联

本轮规划还将广州铁路枢纽布局从现状的“五主三辅”优化为“五主四辅两预留”,更好实现交通枢纽对城市资源的配置能力和引领能力,是支撑和引导广州多中心发展的重大举措。其中五主为广州站、广州东站、广州南站、白云站和佛山西站,四辅为广州北站、南沙站、新塘站和黄埔站,两预留为白云机场T3站和增城站,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新增知识城、从化等客站。这些站点建成后,将实现高铁的多点布局、多向到发,方便市民就近乘车。

此外,为推进广州与周边城市深度融合,培育现代化都市圈,本次规划提出新增城市高速轨道层级的轨道。城市高速轨道设计速度在160公里/小时以上,与既有规划的城际铁路协同,可实现广州与邻近城市中心及重要组团间的高速直达。

目前规划共提出三纵两横的5条城市高速轨道:

三纵分别为18号线(从南沙经天河至花都,并向中山、清远延伸)、22号线(从南沙经广州南站至白云机场,并向东莞延伸)和17号线(从科学城经番禺往顺德方向)。

两横为28号线(从黄埔至白鹅潭,并向佛山中心区延伸)和37号线(从知识城至广州东站)。

焦点3

人口规模

2000万常住人口比较宜居

未来广州的人口规模和住房供应也备受关注。本轮规划提出,到2035年,广州常住人口规模在2000万人左右,按照2500万人左右管理服务人口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新增城镇住房200万套以上,租赁住房占新增住房供应量的比例不少于20%,保障性住房占全市新增住房供应的8%以上。

规划部门表示,人口规模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是一个很核心的内容,要以人口规模为基础为城市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测算的时候会考虑很多因素,包括评估城市环境资源的承载力,生态环境容量等,即现有自然资源可以承载多少人口是比较宜居的,太多了会拥挤、会出现大城市病等。此外,总体规划的时间跨度大,预测的增长速度会有变化。根据统计部门的数据,2018年底,广州常住人口在1490万左右,实际管理服务人口达到2210万左右。

综合各种因素后,规划认为在面向2035年的2000万常住人口、2500万服务人口是一个宜居的状态。规划部门同时表示,面向2035年的时间比较长,提出的人口规模也只是一个大概的数字,对规划会“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对人口规模的目标预测进行微调。

住宅供应方面,面向未来2035年常驻规划人口增加510万人口,预计每年会有30万左右的常住人口增长,新增住宅套数10万—15万之间可以满足需求。下一步新增住宅用地空间如何布局会组织编制专项规划,有更加准确和详细的安排。

焦点4

宜居生活

增加400个“口袋公园”打造15分钟生活圈

本轮规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规划聚焦人的日常生活需求,提出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活圈,统筹提升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努力打造一个有温度的城市。规划按照15分钟步行可达的空间范围、3万—10万人的常住服务人口规模打造社区生活圈。以社区生活圈为单元配置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配备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务功能与公共活动空间,形成便捷、舒适的公共服务网络。

规划针对基础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养老设施、文化设施、体育健身设施、公共空间、市政公用设施、便民商业设施、行政服务管理设施等九类设施,分别提出了配置标准和要求,如每个社区生活圈配置1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1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自助图书馆、每500米服务半径布局1处社区公园或广场,面积0.4公顷以上等。另外,规划结合人口年龄结构、就业结构多元化等发展趋势,将社区生活圈划分为局部改善型、功能提升型、培育发展型三种发展类型,实行差异化的设施配置策略。

在公园体系中,规划提出到2035年增加400个“口袋公园”(即袖珍公园)。规划部门表示,广州绿地面积不少,但八成以上绿地集中在大型郊野公园,市民可享有的公共绿地覆盖率并不高。目前2000平方米以上的比较成规模的绿地覆盖率只有63%,通过拆除违建、环境整治等,对街角空间灰色空间的充分利用,建设“口袋公园”等,未来公共绿地覆盖率可达到90%。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详解规划亮点

“四个出新出彩”贯穿规划全过程

在推动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方面,本次规划有哪些亮点呢?6月17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负责人介绍,本次规划在把握广州城市发展特点基础上,通过对标学习纽约、伦敦、东京、北京、上海等先进城市经验,分别从经济实力、创新发展、交通枢纽、国际交往、生活质量5个维度、20个评价要素,总结查找推动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发展优势和短板。广州将通过如下几项工作,推动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

1.增加国际创新功能,建设科技创新强市。促进集聚发展,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推进穗深港、穗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重点打造“三城一区多节点”的空间格局(其中“三城”为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和广州南沙科学城,“一区”为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多节点”包括国际生物岛、天河智慧城、国际健康城等创新节点和价值创新园区)。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谋划布局国家级大科学装置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结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建设,谋划共建一流高校,聚集全球创新资源。

2.通过空间规划优化广州的生产布局,着重夯实优化广州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先进制造业空间。为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先进制造业发展空间,规划提出建设东翼、南翼、北翼三大产业集聚带,形成一批承载国家战略功能的大型先进制造产业基地。划定工业产业区块面积占全市规划建设用地面积25%左右,规划至2035年,用于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产业用地面积不少于280平方公里。

3.壮大服务业发展新动能,优化现代服务业布局。规划对广州未来的金融总部商务区进行了整体布局,形成“一主一副多区”的总体格局。(一主即围绕珠江前后航道形成金融总部核心区,聚集了珠江新城、广州国际金融城、琶洲、东部沿江商务区等商务中心;一副为南沙特色金融与总部商务区,多区为依托各区形成的一批综合型商业商务集聚区。)

4.立足广州国际会展之都的特点,优化全市展馆功能布局,形成琶洲会展中心、空港会展中心、南站商务会展中心和流花、白云、增城等一批国际会展区。同时充分依托南沙自贸区、保税区和电子商务集聚区,发展大宗商品交易、跨境电商、离岸贸易、服务贸易等贸易新业态,探索建设国际数字贸易枢纽港。

5.激发传统优势服务业新活力,优化专业批发市场布局。规划结合“一场两园三旧”和“一拆两治”工作,推进专业批发市场转型升级为中心城区注入新活力,优先推动重点地区内批发市场整治提升,适度支持外围城区建设现代化展贸市场,到2035年,完成传统批发市场用地整治提升,建成国际化、信息化、展贸化的国际采购中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