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宝金博,188宝金博官网

防暴雨内涝工作情况188宝金博,188宝金博官网(2020年总181场)
主题:防暴雨内涝工作情况188宝金博,188宝金博官网(2020年总181场)  
时间:2020年9月2日15:00  
地点:广州市新闻发布厅
主持人:广州市委宣传部对外宣传与新闻发布处副处长林彦华
邀请嘉宾:市水务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冯明谦,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张岳炎,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邹小江,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一级调研员周勤,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邓堪强,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陈文龙,中山大学教授陈晓宏
相关新闻

文字实录

  主题:防暴雨内涝工作情况188宝金博,188宝金博官网(2020年总181场)

  时间:2020年9月2日15:00

  地点:广州市新闻发布厅

  广州市委宣传部对外宣传与新闻发布处副处长林彦华: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

  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广州市“防暴雨内涝工作情况”188宝金博,188宝金博官网。这也是市新闻办2020年第181场发布会。

  大家生活在广州都有这样一个感受:广州市汛期时间长,暴雨时间集中。同时,我市还常受台风登陆的影响,给我市防暴雨内涝工作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根据市委常委会和市委主要领导指示要求,为做好防暴雨内涝应急响应,推进内涝治理及排水防涝设施建设,今天,我们邀请到了广州市相关部门领导为我们进行发布,他们是:市水务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冯明谦,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张岳炎,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邹小江,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一级调研员周勤,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邓堪强,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陈文龙,中山大学教授陈晓宏。

  首先,有请市水务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冯明谦介绍我市开展排水防涝、防内涝应急布防及抢险工作情况。

1.jpg

  冯明谦: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

  大家下午好!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局以188宝金博,188宝金博官网: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今年以来,我局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坚持防疫防汛两手抓,有力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运行安全。下面,我简单介绍相关情况。

  在设施建设工作方面。我市坚持污涝同治理念,统筹水安全和水环境治理。一是加快推进防洪排涝补短板工作。完成珠江堤防达标提升建设182.26公里,占总建设任务的99.68%,珠江广州防洪(潮)标准达到200年一遇。特别是对56.16公里的堤防护栏加装了钢化玻璃,使堤防防汛水位提高了约50公分,可以把潮水挡在堤外。近三年,我市累计实施完成排水改造工程200余宗,完成168个倒灌隐患点整治,有效应对了今年台风“海高斯”风暴潮。二是全面攻坚排水单元达标。完善排水单元内排水设施,确保雨污水各行其管道,实现雨污分流,提高排水标准。目前,全市排水单元达标率达到41.79%以上。三是着力推进合流渠箱清污分流改造。取消合流渠箱截污闸,还雨水、山水排放通道,实现水通、水清的目标。目前,全市合流渠箱314条已开工,121条处于前期工作,累计建设污水管912.69km、雨水管189.74km、渠箱6.51km。四是全域系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通过雨水源头减排,实现雨水就地消纳和利用,全市推广开展“建筑小区”“公园绿地”“道路工程”“水务工程”等588个项目,运用海绵建设理念打造了中新广州知识城、灵山岛尖片区等示范片区建设,预计2020年底建成区海绵达标面积约305.5平方公里,占比为23.5%。

  在设施运营调度方面。一是算清流域“水账”。编制完成9大流域105个排涝片区内涝风险图,复核排涝片区降雨、地面径流、调蓄和外排流量,全市总调蓄容积为2.44亿立方米。二是加强设施运行调度。雨前科学精准实施预腾空,充分发挥水库防洪调蓄功能,今年“龙舟水”期间我市大中型及重点小(1)型水库共增加蓄水量2.50亿立方米。此外,全力提升污水设施处理水量,今年“2.15”第一场暴雨期间,全市污水处理厂处理水量约572.63万吨,初雨系统处理水量约109.28万吨,在保障水安全的条件下,确保了国考、省考断面水质达标。三是加强排水设施养护管理。今年以来,全市开展“洗河”981条(次)、小微水体480个,清理河岸立面1703.57万平方米,清理垃圾杂物约2.03万吨。市、区排水公司投入人员近3500人,完成“洗管”约4396公里、“洗井”约13.8万个,清疏管网约1.3万公里,其中汛前开展排水管网加强性清疏近3000公里,有力保障了管网设施的排水通畅。四是强化排水应急抢险能力建设。市排水公司成立了97支专业抢险队伍,单次出动抢险人员448人,配备了龙吸水”等抢险设备155台,抽排能力提升至6.7万立方米每小时。今年以来,全市共布防4207处,出动专业抢险人员21041人次,抢险车辆3945台次,抢险设备(抽水泵)5210台次,大型排水车208台次,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洪涝对市民生活的影响。

  总体而言,我市基本建立了蓄排结合的防洪排涝体系,能有效应对标准范围内的降雨。但我市还存在建成区部分区域地面高程偏低,海珠区、荔湾芳村等部分地区高程低于安全水位7.5m,在珠江高潮位遭遇强降雨时,雨水不能自排,容易形成内涝;北部山区山洪地质灾害频发,中心城区受山洪威胁和珠江潮顶托,老城区排水管网多为合流制,东山湖、流花湖等人工湖调蓄能力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南部河网区受风暴潮威胁,潮位明显上升等问题。

  下一步,我局将进一步贯彻落实188宝金博,188宝金博官网:生态文明思想和防汛救灾等城市安全方面的重要论述,把城市洪涝治理纳入“十四五”规划,作为重要内容和重大工程抓实抓好,进一步提升我市防洪排涝基础能力:一是实行最严格源头管控措施。规划建设阶段做好防洪排涝风险评估,落实水域占补平衡,修复自然生态系统,提升自然蓄水排水能力,到2025年实现40%建成区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70%。二是补齐防洪排涝基础设施短板。贯彻污涝同治理念,不断完善大江大河治理体系,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加强山洪灾害防治,强化海堤达标加固,打造生态海堤,建设海绵城市,构建韧性安全水系,老城区结合更新改造,补齐防洪排涝短板,新城区起步时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城市防洪排涝设施。三是提升防暴雨综合应对能力。根据超标准洪水防御预案,加强排水应急抢险队伍建设和物资配备,充分运用“智慧水务”管理平台,实现自动监测、综合管理和预测预警,提升我市防洪排涝安全保障水平。我局将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各部门、广大市民一道,齐心协力,共同抓好我市防洪排涝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运行安全。

  我的发布先到这里,谢谢大家!

  林彦华:

  感谢冯明谦总工程师。接下来,有请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张岳炎介绍我市防暴雨期间的应急管理、预警调度等工作情况。

2.jpg

  张岳炎: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感谢大家对我市防汛工作的关心支持。按照要求,我简要介绍一下我市防暴雨期间的应急管理、预警调度等工作情况。

  一、预警调度方面工作情况。

  一是具备了风、雨、水、潮、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测、预报预警能力,特别是在台风路径、强度、影响范围等预测预报能力领先全国。通过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手段,加大预报精准度,为人员转移争取宝贵时间。二是实行“汛前年景会商、汛期定期会商、周一固定会商、灾前加密会商、灾中实时会商”的三防会商研判机制。三是建成了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三防信息接收保障系统、应急一键通APP、三防责任人管理系统等,通过手机短信、电视台、微信、微博等多种方式发布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引(指令)。今年,市应急管理局会同市预警信息发布中心、三大电信运营商向公众发布防御灾害性天气提示短信共3.6亿条,广泛服务,发动群众。四是在乡镇、村居明确预警转移负责人,配置喇叭、手摇报警器、铜锣、口哨等预警设备,以“土洋结合”方式打通了基层灾害预警“最后一公里”。

  二、暴雨期间应急管理方面工作情况。

  一是完善健全联防联动制度。市三防总指挥部加强对各级各部门三防值班抽查力度,出台了《广州市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联合值守工作制度》,明确成员单位联合值守工作要求。应急响应期间,有关成员单位派员到市三防总指挥部参与联合值守,及时收集、掌握全市内涝信息,按职责做好三防监测预警、清疏排涝、交通疏导、应急抢险、人员转移等工作。此外,市三防总指挥部与公安报警110平台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当接报市民发现内涝险情时,市三防办第一时间将相关信息转达至属地和水务、交通部门,要求及时处置,防止次生事故发生,确保市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运行安全。

  二是强化风险点布防布控。市三防总指挥部组织对各低洼点、易涝点、下凹式涵隧、地下车库、地质灾害点等灾害易发区,在每次暴雨来临前进行临灾再排查。针对每个隐患点,督促党政领导责任人、技术负责人、管护责任人等三防责任人到岗到位,落实人员值守盯守,预置好抢险队伍和设备,做到防守责任、调度方案、抢险物资装备、抢险队伍、应急预案“五个落实”。

  我市坚持防疫与防汛两手抓两不误,强化会商研判,发布风险警示,及时启动响应,科学开展水利工程调度。今年以来,全市平均降雨量为1529.8毫米,与常年同期偏少1.4%。但“龙舟水”(5月21日至6月20日)期间,全市平均降雨量643.7毫米,居历史第4多,比常年“龙舟水”降雨量偏多83.8%。全市共经历15轮较强降雨,市防总共启动三防应急响应40次,其中防暴雨内涝应急响应32 次;防汛应急响应6次;防风应急响应2次。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发挥好牵头抓总的作用,组织各地、各成员单位落实好各项防暴雨内涝应急管理工作,坚决完成市委、市政府赋予的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城市运行安全、确保重要设施安全、确保水库堤坝安全和不渍水、不倒灌、不漫堤、不垮坝、不亡人的重要工作使命。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

  林彦华:

  感谢张岳炎副局长。下面,有请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邹小江介绍新建道路配套建设排水设施等工作情况,防暴雨道路、涵洞、隧道等交通设施的预警、应急处置及日常监管工作情况。

3.jpg

  邹小江: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根据市防总防暴雨内涝工作安排,市交通运输局主要做好交通运输领域内三防安全隐患排查、处置和预警防御信息发布,做好城市交通运输保障,及时抢修管辖范围内因灾损毁的路段、站场和交通运输有关设施,保障道路运输安全,并协助公安交警部门做好道路交通疏导和临时管制等工作。针对近期复杂多变的天气情况,市交通运输部门早研判、早部署、早落实,全力以赴做好交通运输领域防暴雨内涝工作。

  一、全方位做好道路安全保障工作

  目前,广州市道路里程约12683公里。极端天气对道路设施的运行影响非常大,为此,市交通运输部门科学谋划,提前做好各项道路水毁预防工作。一是对全市道路组织开展地毯式安全风险隐患排查。重点检查高边坡、临水临崖路段的道路防护设施,及时完善道路挡墙、边坡坡面防护、路堤冲刷防护等防护措施,提高道路抗水毁能力;同时,全面开展道路边沟、截水沟、跌水井、排水管、检查井等排水设施的检查、清疏和病害修复,确保道路排水系统功能完好,排水通畅。二是加强道路养护管理。严格落实有关桥涵、隧道养护规范及管理要求,及时处治病害,确保道路桥梁、涵洞、隧道结构安全,做好特殊天气条件下道路绿化、标志牌的养护管理,针对性开展路树修剪疏枝、标志牌检查加固等工作。三是加强交通应急抢险能力建设,目前,交通部门已组建了48支应急保障队伍,54个应急保障基地,配备超过1000人的应急抢险队伍,储备抢险机械设备超250台(套)。保障抢险物资充足,抢险设备工作性能总体良好。四是落实各类应急处置响应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并加强预案演练检查,不断提升道路水浸、桥梁涵洞受损等突发事件的响应处置能力;在特殊天气时,及时发布预警通知,组织相关抢险人员、抢险物资和排涝设备及时到各水浸风险点、隧道进行布防值守,及时排除险情。

  二、严密组织抢险队伍、应急物资和滞留旅客的运输保障工作

  当城市道路发生水浸或次生灾害时,交通部门将及时启动运输保障应急预案,做好抢险队伍、应急物资和滞留旅客的运输保障工作。特别是组织各公交企业、公交站场管理单位做好易受水浸影响的公交站场、线路、充电桩防涝应急值守。按照不同等级的应急预案,做好公交运行线路的临时调整和组织地铁公交应急接驳运力,协调相关运输企业做好各类物资应急运输保障服务。同时,强化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防范特殊天气条件下的安全生产事故。

  三、积极推进新建道路配套排水设施建设工作

  在新建道路配套建设排水设施方面,市交通运输部门督促建设单位精心组织项目建设实施,保证城市道路配套雨水设施全部落地。2019年新增通车的城市道路中,配套雨水设施均同步完工并投入使用。在2020年市交通运输局统筹推进的61项城市道路项目中,按水务部门的要求落实了海绵城市的设计,配套雨水设施也正与主体工程同步推进实施。在这些项目完工通车前,我们会严格组织质量安全验收,确保配套雨水设施按质按量完成,并及时对接水务部门完善移交手续。

  最后,广州市交通运输部门建议广大市民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和交通部门的出行提醒,合理安排出行时间和出行线路,及时留意道路管理措施和交通指引,听从现场管理指挥,确保出行安全。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

  林彦华:

  感谢邹小江总工程师。接下来,有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一级调研员周勤介绍老旧小区改造、市政建设等在排水设施建设方面的实施情况,在防暴雨前加强对居住小区、地下车库的预警、应急处置及日常监管工作情况。

  周勤: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由我代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通报我市物业小区管理和老旧小区改造防暴雨内涝工作情况。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努力做好物业小区管理和老旧小区改造防暴雨内涝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抓好具体工作。

  (一)加强督促物业服务企业做好防汛工作

  一是加强汛前预警,及时传达防汛信息。在市、区三防总指挥部启动三防应急响应后,市、区住建部门及时向全市物业服务企业传达预警信息,启动汛前预警,督促物业服务企业做好防汛防风工作,及时掌握天气变化情况,利用微信、公告栏等宣传平台及时向业主发送防汛信息,提示业主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二是指导完善应急预案,预先储备应急物资。督促各物业服务企业制定并完善防汛防风应急预案,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提升应急抢险能力。同时,备足沙包、挡水板、水泵等防汛物资,做好防汛物资储备工作。

  三是加强督促检查,跟进整改落实。加强对全市物业小区的防汛检查,特别是往年台风、暴雨期间受灾严重的小区,结合防汛检查发现的问题,督促物业服务企业及时整改,不断完善应急措施,确保平稳度汛。今年4月以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组织成立5个督导组,对全市863个物业小区的防汛情况开展了督导检查,带动各区住建房管部门开展“拉网式”全面检查,对现场发现的问题,要求物业服务企业立即整改。

  四是加强宣传引导,提高自救能力。督促各物业服务企业积极配合属地街(镇)开展防汛应急救援宣传,提高居民应急自救能力。

  (二)加强老旧小区改造的巡查监管

  一是排水设施改造纳入老旧小区改造基础类项目重点推进整改。将畅通小区排水管网(含更换管网井盖)、维修小区道路、清淤及化粪池改造作为基础类内容重点推进整改。经统计,截至2020年8月底,全市已完工的353小区,铺装透水材料、下沉绿地等11.55万平方米,改造疏通雨水管网6.16万米,改造排水检查井3075个。

  二是常态化开展项目巡查监管,针对发现问题从严要求整治。制定印发《广州市老旧小区微改造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指引》,组织市区两级住建、城市更新部门,常态化对实施在建项目进行巡查督导,对如开挖基坑、外脚手架、用电设备及线路、小区围墙及挡土墙、临时工棚等各项存在安全隐患节点进行排查,及时督促项目单位整改,有效防止因台风暴雨天气,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在安全生产方面出现问题。

  三是及时做好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及时发布暴雨、台风防范有关通知,提醒项目实施单位做好救援应急预案,加强脚手架隐患排查、基坑排查、防汛安全。

  以上是我向各位媒体朋友介绍的物业小区管理和老旧小区改造防暴雨内涝工作情况,谢谢大家。

  林彦华:

  感谢周局。接下来,有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邓堪强介绍从规划层面在防内涝方面做好城市建设开发,公园绿地、市政道路、建设项目规划选址,排水设施建设等工作情况。

  邓堪强: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

  首先感谢广大媒体朋友一直以来对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我局高度重视城市内涝治理工作,贯彻落实188宝金博,188宝金博官网:生态文明思想,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将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把治理城市内涝作为保障城市安全发展的重要任务,主要从加强规划管控、落实海绵理念、保障设施建设用地等方面,在规划源头上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保障城市安全运行。

  一、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管控

  在城市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各阶段严格保护城市河湖水系、湿地等自然生态空间,保留天然雨洪行泄通道、蓄泄洪区,落实防洪排涝专项规划涉及的空间布局和用地需求。《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8-2035年)》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底线,优化保护生态空间格局,规划到2035年,全市水面率达到10.2%。土地出让、规划审批等阶段严格保护水系、湿地等生态资源,加强河湖管理范围建设管控,规划控制新建建筑工程不得进入河湖管理范围,预留足够的生态空间。

  二、注重城市防灾减灾规划

  为贯彻落实188宝金博,188宝金博官网:总书记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会同市相关部门编制了《广州市城市建设防灾减灾规划(2018—2025年)》,该规划于2019年9月印发实施。规划提出了包括城市建设防汛(潮)等4个专项的规划内容,建立了城市建设风险点动态电子分布地图,制定了近、远期的灾害治理计划,形成任务书和作战图。其中,在排水防涝工程风险点治理方面,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达到20年一遇24小时暴雨不成灾,农业区达到10年一遇24小时暴雨不成灾,至2020年,完成排涝工程风险点治理项目216项;至2025年,继续完成73项。

  三、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指标

  根据我市188宝金博,188宝金博官网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部署,在规划编制及规划管控阶段严格落实海绵城市理念和建设指标要求。《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5)》提出到2030年,80%建成区达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0%的目标要求。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以及规划审批等阶段,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和策略,落实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指标,保障低影响开发配置以及海绵设施用地,推进海绵型建筑与小区、海绵型道路与广场、海绵型公园和绿地建设,因地制宜建设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绿色屋顶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从源头控制雨水径流。

  四、加强城市更新基础设施规划控制

  《中共广州市委 广州市人民政府188宝金博,188宝金博官网深化城市更新工作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保障民生,补强短板,配齐公建配套设施,协同推进交通、电力、环卫、给排水等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相关项目用地供应。根据其配套指引《广州市城市更新单元详细规划编制指引》,应在单元详细规划方案编制中明确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与市政基础设施的种类、数量、分布和规模,落实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要求,提出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在方案审查中,严格落实完善包括给排水设施在内的市政基础设施,补齐配套设施短板,推动城市品质全面提升。

  五、全力保障防洪排涝设施用地

  保障防洪排涝设施用地,将排水防涝设施用地纳入年度土地利用计划,统筹落实用地指标。简化在册水利工程用地手续,在原址重建、改建的加固达标工程,无需办理用地手续。新建道路、小区等建设项目在规划审批环节明确防洪排涝设施、调蓄空间等用地边界,按最新防洪排涝标准,同步规划设计排水设施,同步建设和投入使用。我的发布完毕,谢谢大家。

  林彦华:

  感谢邓堪强副局长。现在进入提问环节,也请各位记者朋友在提问前先通报您所代表的媒体机构,谢谢。

  广州市电视台记者:

  请问张副局长,我市洪涝灾害有什么特点?

  张岳炎:

  一、每年平均发生21.3轮暴雨,多数伴有严重衍生和次生灾害。暴雨事件集中在汛期,其中前汛期(4-6月)占50.2%、后汛期(7-10月)占35.7%。我市汛期时间长达7个月,前汛期(4~6月)降雨主要是锋面雨,其中5月21日至6月20日期间的降雨称为“龙舟水”,我市典型洪涝大多发生在5、6月;后汛期(7~10月)主要是台风雨。

  二、每年平均有2.5个台风登陆和严重影响,少数台风破坏性极强。据统计,登陆及严重影响广州的台风年均2.5个,年均0.7个台风进入广州境内,1951年以来直接登陆广州台风只有1个(7125号“ROSE”),且在粤西、粤东登陆广东的台风,也可对广州致灾。近5年登陆广东影响我市14级及以上的台风有2016年强台风“妮妲”,2017年强台风“天鸽”、2018年强台风“山竹”等。

  三、全市中小河流每年平均发生3~5场洪水,增江、流溪河平均每3~5年出现一次规模洪水。其中,前汛期多发生在“龙舟水”期间,后汛期多发生在台风季。谢谢。

  羊城交通广播记者:

  针对暴雨天气道路积水等问题,请问市交通运输部门在引导车辆提前避水、安全停放等道路避灾预警指引方面有何措施?

  邹小江:

  当市三防指挥部发布防暴雨应急响应通知后,市、区各道路管理部门按三防应急预案要求,同步启动相应等级的应急响应,开展对道路、涵洞、隧道巡查布防,重点对各水浸风险点、下凹式隧道进行布防值守。对瞬时雨量过大、河涌顶托反涌、以及隧道泵房抽排不及等情况进行监测预判,及时通知并配合交警部门在道路水浸点前一个路口或立交匝道设施水马、反光锥等设施,指引车辆绕行。对安装有信号灯或情报板的过江隧道,及时调整入口信号灯和LED交通情报板显示应急管制信息,并组织运营值勤人员在入口配合截停车辆进入,疏散滞留隧道内车辆和人员,确保过往车辆和人员安全避水避险。

  广州日报记者:

  规划管理各阶段如何落实海绵城市建设指标,有何具体要求和措施?

  邓堪强:

  谢谢记者的提问。在规划层面上,一是我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提出针对建成区、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的不同特点稳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高雨洪资源利用效率,保障水生态、水环境和水安全。

  二是我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确定了总体目标、策略、管控分区和近远期建设任务,提出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三是在控规编制和调整时落实海绵城市有关要求,2020年6月,我局印发控规编制及审查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工作模板的通知,明确海绵城市规划控制指标。

  在规划行政管理上,一是我局核发用地规划条件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将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予以载明,明确雨水径流控制率、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雨水调蓄等指标,传导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要求。

  二是在规划条件核实阶段,采用建设单位出具已按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实施建设的书面承诺的做法,落实规划条件和行政许可审批要求。

  三是对于社会投资类工程,在“用地清单”环节按照市水务局意见明确“排水设施以及海绵城市四图三表”相关要求,并将相关复文交付用地单位。谢谢。

  广东电台记者记者:

  请您谈谈物业小区在防汛需要怎样加强?

  周勤:

  防汛重在防,重点是地下车库,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按照服务合同的约定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强小区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对属于业主专有部位的,发现隐患应当及时告知业主进行维修,属于公共部位的,及时组织业主筹集资金维修;二是制定应急预案,储备应急物资。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制定防汛应急预案,备好沙包、水泵、挡水板等防汛物资,及时清理疏通排水管道,维修保养排水设施;三是加强汛前预警,及时关注天气变化情况以及政府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利用微信、公告栏等宣传平台及时向业主发送防汛信息,提示业主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四是做好应急抢险工作。抢险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应当及时向属地街镇、水务等部门寻求支援,做好排水抢险和灾后恢复工作,同时业主也要提高汛期风险防范意识,协助和支持物业企业做好防汛工作。住建部门将会同水务部门督促物业企业落实好防汛措施,尽一切努力防范和降低灾害对小区居民造成的损失。谢谢。

  羊城晚报记者:

  水务局冯总,广州市今年4月份公布了128个易涝点,目前整治情况如何?今年建珠江堤防工程建成率是99.68%,剩下1.32%是什么样的情况,对我们广州的防洪情况是不是有小漏洞?

  冯明谦:

  谢你的提问。今年4月份我们组织技术单位广州市水务院对城镇围绕内涝标准进行了修订,对主干道、立交桥、街区、商业区,按照积水深度、积水时间、积水面积等因素,参考香港、北京、上海等城市,结合广州的情况进行了内涝标准的修订。根据最新标准,我们对广州市历年来容易出现积水的地方进行了梳理,梳理出了128个积水内涝风险点,分成4个等级,其中严重的11个,中度15个,轻度73个,积水点29个。对于这128个积水内涝风险点,4月份我们公布了责任人,大家很卖力,牵头制定了“一点一策”的方案,其中95个采取工程措施,33个采取管理措施,管理措施基本上都落实完成,剩下工程措施的已经完成了61个,还有67个正在实施,有些难度比较大,争取在十四五期间完成。

  珠江堤防还剩下一点,今年台风期进行了检查,有些接头街头的地方,比如说堤岸和内河涌在部队用地范围,协调难度大,是难啃的骨头,但是这些我们都采取了应急措施,遇到高潮位的时候,紧急加装临时挡板,我们有信心把潮水挡在堤外,谢谢。

  三沙卫视记者:

  陈院长,城市出现内涝的原因是什么,您作为专家给我们市民和相关部门,防治内涝灾害有哪些建议?

  陈文龙:

  谢谢您的提问。我首先讲一下城市内涝的主要原因,城市内涝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从降雨产生的过程,因为雨是从天上降下来,落到地面上,再从地面再流入市政管网,再从市政管网排到河道,最后是从城市河道排到外江。从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把城市内涝的原因概括为天、地、管、河、江方面。

  第一个原因是天,就是我们说的超暴雨,广州地处亚热带海洋季风性气候,这个位置天生就具有降雨强度大,而且时间集中,频率高的特点。另外一个原因,广州是属于高度城市化地区,高度城市化地区会产生热岛效应,导致短历时强降雨更加频繁,这两个原因就导致我们广州暴雨短历时强降雨会比其他地方188宝金博,188宝金博官网。任何一个防洪排涝体系都有设计标准,超标准的暴雨容易产生洪涝灾害。

  第二个原因是地,主要是城市开发,高强度高密度开发,改变了地面的水温物理性质,一个是城市不透水面面积大幅增加,硬化。硬化后,地面的粗糙度降低,水流变快。地面硬化之后,雨水下渗减少,以前农村的土地,雨是渗到地里去的,水泥路面的话,下完雨是渗不下去的,是直接入管网。据我们统计,广州市主城区从1990年到2016年,不透水面积从250平方公里增加到了510平方公里,增加了近一倍。地的第二个变化就是雨洪调蓄空间减少,大家知道以前城市化的之前,有很多农田、池塘、湖面等,这些都是天然的调蓄池,城市化之后,天然的调蓄池被占用,目前广州中北部地区水面率仅仅是4%-7%。雨洪空间、调蓄空间减少也会导致暴雨产生的洪峰流量加大。

  第三个原因是管,排水管网的原因,广州目前的排水管网不足,首先是设计标准不高,我们广州新城区排水管道是按三年一遇设计,老城区大部分的排水管网仅仅是一年一遇,与国际大都市的排水系统标准相比,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比如说纽约的排水标准是十年到十五年,东京是五到十年,巴黎是五年一遇。管网的运行维护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我们也经常会发现有些道路垃圾会引起雨水口的堵塞,排水管道的内部淤积等。

  第四个原因是河道的蓄洪能力不足,广州市城市河道的设计标准大概是二十年一遇,发生超标准暴雨的时候,管网包括山洪都会导致河道的水位很高。一个是可能会导致排水管网的水排不到河涌里,就导致地面被淹,如果水位再高一点,会漫过堤防,直接淹城。5·22暴雨期间,增城翡翠绿洲被淹了9个小时,就是因为翡翠绿洲堤防只有十年一遇,但是那次的暴雨是产生了百年一遇的洪水,所以水位就比较高,所以就被淹了9个小时。

  第五个原因就是外江水位,广州城市比较复杂,里面有暴雨,外面还有外江,如果发生特大暴雨,又遭遇外江的台风,外江水位高就会导致城市河道的水位不容易排到外江,这也是一个原因。

  这几个原因,天和江是我们城市内涝的外因,另外三个是内因。像天灾我们是控不了的,超标准暴雨产生的内涝,我们的做法是尽量减少灾害,但是避免不了灾害,这是一个基本认识。

  对广州市政府提三个建议,一是强化源头管控,新建立建设项目防洪排涝风险评估体系,一定不能位于洪涝的风险区,确保工程自身的安全。比如说这个地方是洪涝经常发生的地方,在这里建立一个重要的工程,就很可能是受淹。二是强化海绵城市建设,严格工程审批,把年建有总量控制率作为城市建设的刚性因素,我们规定新建工程硬化面积达1万平以上的项目,每万平方硬化项目应该配件不少于500立方米的雨水调蓄池。三是对标国际相对标准,统筹同步开展市政排水规划和防洪排涝规划,建设科学高标准的城市内涝防御体系,同时加大城市内涝治理资金投入,加快补齐防洪排涝基础设施短板。四是建立政府统筹,水务主导,部门联动的城市内涝治理机制。城市内涝是个系统病,城市洪涝治理必须是多元主体,我们以前认为城市洪涝是水务部门的责任,其实是有多元主体的,其实这是多元治理,应该有多元主体。政府对行政区的防洪排涝负总责,水利部门应该是负责全局战场,对全市的防洪排涝体系负责,以及体系内的提防、水库、泵站等排水基础设施负责。交通、住建、规划等部门应该按一涝一测的原则,负责局部战场,比如说道路、隧洞等城市防洪排涝建设,应该是交通部门负责;地下车场、地下通道、大型商场等防洪能力建设应该由住建部门负责。全局战场跟各个局部战场统筹起来,就可以实现城市洪涝治理的标准检测。

  188宝金博,188宝金博官网广州市市民应该做的事情,我想谈三个观点,一是认识到内涝治理是一个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同时城市内涝必须要考虑跟城市建设相协调,不是一个单一的问题,是个系统问题。所以说时间不是一蹴而就,不是说你今天想搞,今天就搞好,不是这样的,比如说海绵城市是逐步全面推进的过程。对比全国很多地方,广州市洪涝治理的理念还是非常先进的,我们也相信城市洪涝的治理会越来越好,但是不是一蹴而就,要有耐心。

  二是提高保护意识,老百姓要保护好防洪排涝的设施,不要在河道保护范围内违章违法建设,不要将垃圾等杂物丢入下水道或河涌等排水设施。

  三是提高风险意识,在大雨天,地势较低并有积水的立交桥及涵洞、隧道,就不要下去;当发生强降雨需要将洪涝风险范围内人员转移至避险安置地点时,一定要听从指挥,及时有序地进行安全转移。谢谢。

  中国新闻社记者:

  广州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分别建设了麓湖、荔湾湖、流花湖和东山湖“四大人工湖”,请问专家这些人工湖在防洪排涝方面有没有发挥原有的调蓄作用?对城市内涝方面起到什么作用?

  陈晓宏:

  谢谢你的问题。的确广州在上世纪50、60年代,也做过一系列的防洪排涝的一些规划和工程建设,其中就包括我们建了四个人工湖麓湖、荔湾湖、流花湖和东山湖,其中三个是在珠江河岸的边上,除了麓湖建在白云山下,麓湖其实还建了人工水坝,其实是一个小水库,所以调蓄库大一点,接近100万方。其他几个调蓄能力在当时设计的时候是几十万方,大概都是20万立方米-40万立方米的调蓄库容。应该说在当时城市的规模和下流面的情况,还是发挥了比较好的作用。我们刚才也讲了,城市发展非常快,在建设过程当中,像珠江三角洲,老百姓都喜欢把房子建在水边上,道路建设这些。其实这几个人工湖的湖面近几十年来都有减少,湖面萎缩了大概20%,麓湖我刚才讲了,在靠近白云山脚稍微好一点,大概水面萎缩了接近7%,这是一个自然现象,即使没有人工干预,我们的河流、湖泊都有生命周期,都会淤积。我们这几个人工湖在城市区域,所以淤积速度就更快一点,调蓄的库容也确实在减少。再加上这几个面积都不大,最大的流花湖5点多平方公里,其他几个人工湖都是不到3平方公里的。尤其是近些年来,在城市区域更加注重生态景观,我们要维持一定的水位,水位太低也比较难看,所以水位一高,可调节的库容就更加少。

  就我个人看法,这几个人工湖在防涝的作用,就没有像以前的那么明显,主要就是刚才讲的,一个确实是水面有些萎缩,另外有些淤积,另外确实我们为了维持景观,水位都偏高,在汛期的时候,在高水位发挥很大的调蓄涝水的作用就非常有限。

  下一步工作建议,在未来多种手段和多种途径在改善提升我们广州防洪排涝的能力和效果方面,还是有必要进一步发挥人工湖的作用,我们除了四个人工湖还有海珠湖、白云湖,是不是清淤池调蓄的容积会增大一些。另外跟水系的治理统筹起来,在黑臭水体治理的时候,统筹考虑调蓄作用,对于蓄水的作用。再一个做好调度,外江潮的顶峰,尤其是在遭遇大潮的时候,影响是非常大的,这个时候我们如何利用好涨潮,调度好湖水位,预先结合天气预报,要降暴雨前,那我们预先泄掉湖当中的水位,降低一些水位,使得我们调蓄能力更强一些。在预报和调度方面,我们可以更好的做一些工作。在污染控制方面,减少淤泥污染,用多方面的手段改善发挥人工湖的调蓄作用,谢谢。

  林彦华:

  城市防内涝的工作需要各个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同时也需要提醒广大媒体和市民的理解和支持参与,我们今天188宝金博,188宝金博官网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往期回顾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