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宝金博,188宝金博官网

国宝无价 报国有心

  • 听全文
  • 2021-11-02
  • 来源: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著名文物鉴赏家杨永德先生去世 生前曾向广州捐赠大批珍贵文物

  2012年,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主办的活动中,杨永德被评为“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他以自己多年来爱国报国的赤子之心,对文化遗产不遗余力的抢救与奉献,赢得了人们的敬意。

  在杨永德伉俪捐赠的基础上,广州的南越王博物院已经建起了全国最大、最精的历代陶瓷枕馆藏,亦藉此成为国内唐宋时期瓷器重要的收藏机构之一。“我不是大富之人,但我要尽自己的能力把它收集保存,为保护祖国文物出一分力”,杨永德先生当年论及收集、捐赠历代陶瓷枕的初衷,今天读来仍让人感动。

  2021年10月15日,曾经给广州及内地其他地区的博物馆捐赠大批文物的香港著名实业家、文物鉴藏家,广州市政协港澳委员杨永德先生离世。11月1日,他的追悼会在香港举行。

杨永德

  收藏陶瓷枕:查缺补漏 精益求精

  杨永德原籍广东鹤山,1921年10月出生,先在广州岭南大学附中读书,毕业后到香港随父经商,主要经营米业,后任香港义和隆米业公司和香港宝法德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商务之余,他又是香港一位著名的文物鉴赏家。他的收藏以古陶瓷为主,兼及书画等,如在海外的齐白石等近现代中国名家的画作。

杨永德伉俪捐赠藏枕专题陈列

  大约在上世纪70年代,杨永德把视线转向宋代陶瓷枕,在他看来,陶瓷枕既是实用器,又是艺术品,其造型、釉色、装饰手法变化多样,饱含朴实的民间韵味,有些枕上题写的诗词或格言还具有道德教化的寓意。

  杨永德说:“我看到许多唐宋枕头不为人重视,这也是中国民间艺术的重要遗产。”经过长期努力,他与妻子收集了大批唐、宋等时代的陶枕、瓷枕。“杨永德对中国古代陶瓷枕的研究之深、收藏之精,享誉遐迩,素为世人所瞩目,是香港和海外收藏中国古陶瓷枕最多、最精的一位大藏家。”南越王博物院的专家评价。

  1984年至1985年间,应日本陶瓷学者的邀请,杨永德携自己收藏的陶瓷枕先后在日本东京根津美术馆、热海MOA美术馆、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展出。1985年冬,整批陶瓷枕又在台北展出。在两地公开陈列后,杨永德伉俪得到专家学者们的指导,锐意补充欠缺品种,淘汰伪赝残缺,务求精益求精,藏枕类别和数目逐渐增加。

  1989年,杨永德遴选了130项瓷枕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展出;第二年再精选30项,运送巴黎兰斐妍美术馆陈列;此外出版了精美的《中国陶枕》等大型图录。

  捐赠陶瓷枕:独乐不若与众同乐

  杨永德与夫人杨张瑞贞女士认为,收藏文物应公诸同好,独乐不若与众同乐。1992年,他们将多年珍藏的200多件中国唐至元代陶瓷枕捐赠给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今南越王博物院前身之一)。这批藏枕数量之多,品类之全,窑口之众,在当今之收藏单位中亦属少见。

  前国家文物局局长张德勤曾在《枕——杨永德伉俪捐赠藏枕》一书的序言中如是写道:“杨先生倾多年搜求之所得,无私奉献予国家及公众,使中华民族文化之光更加灿烂地照示世界。国宝无价,报国有心,先生风范,令人敬佩!”

  1993年2月,“杨永德伉俪捐赠藏枕专题陈列”作为永久性公开展览在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开幕,展柜均由杨永德先生亲自设计,灯光柔和,藏而不露,柜前还有一块小平板,可以让观众做笔记。2019年9月,结合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历年的征集及研究成果,展览进行了全面更新升级,以152件由唐至民国时期的陶瓷枕的庞大规模,展现中国陶瓷枕的发展脉络。

  这批枕中一件天青色釉的如意形枕尤为重要。此枕器表薄施天青色釉,布满针尖状的小砂眼,开片密布,胎呈香灰色,通过30倍显微镜观察,釉色中的玛瑙结晶形成星光点状若繁星,底部胎上也有稀疏的玛瑙结晶体。这些特点与1987年河南宝丰大营镇清凉寺北宋汝官窑遗址出土的汝瓷标本和附近窖藏发现的汝官窑瓷器的釉和胎的特点相一致,经专家鉴定确认为汝官窑瓷枕。

  汝窑居宋代五大名窑之首,但传世的汝官瓷不足百件,这个汝官窑瓷枕不仅是传世汝瓷中器形最大的一件,且又为汝瓷增添了一个新的品种,实属难得。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展出的陶瓷枕

  结缘文化遗产:“只是尽我一点薄力”

  1983年,象岗山南越王墓被发现。南越王博物院的专家介绍,当时国家文物局派出专家到广州负责维护保护南越王墓墓室建筑的任务,但维修进行仅半,加固岩石用的化学药品已用完,国内无货,工程眼看就要停工。

  杨永德获悉后,主动提出帮助采购。他找遍香港化工原料行都无货,又向国外发去五封急电,终于在美国和日本购到这些保护墓室石头用的化学原料(仅原料价近5万港元),并派专车送到象岗工地,使墓室修复工程如期完成,并于1987年国庆前夕向中外观众开放。

  1988年2月28日,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第一期工程完成,出土的部分珍品正式展出。当年6月,杨永德在参观时得知二期工程经费不足的困难,主动向广州市文化局资助150万港元做二期工程部分经费。为扩大南越王博物馆的对外影响,他又牵头组织选送部分南越王墓出土玉器到香港展出,并将展品编印成大型彩色玉器图录出售,所得收入归博物馆作发展基金。

  杨永德与祖国文化遗产的结缘不独南越王博物院。在他的收藏中,还有两件经英国买回的国宝级精品,一件是写有明代“天顺年”款的青花炉,一件是酱釉书“永暦”瓷。“永暦”是南明的年号,在瓷器中极为罕见;而有“天顺款”的明代瓷器,仅山西省博物馆藏有一件,连故宫也没有。1988年,杨永德将上述两件名瓷捐送给国家文物局。

  同年,杨先生还把所藏的岭南画派杰出画家冯湘碧在抗战前于广州六榕寺创作的四连屏山水画巨作送回六榕寺,丰富了该寺的文物藏品。

  他本人一再叮嘱:“我个人的捐助很小很小,只是尽我一点薄力,至于捐助的款项,千万不要提到多少钱,否则有违我的本意。这是微不足道的。”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