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宝金博,188宝金博官网

万里长征第一站 粤北星火永相传

  • 2019-10-24 10:46:33
  • 来源: 广州日报
  • 0
  • 分享到

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在韶关建成开放 省内唯一以纪念红军长征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

馆内“粤北突围”雕塑

威武的红军战士雕像

孩子们参观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 
 

纪念馆内红军战斗场景还原 

32字概括红军长征

过粤北的精神意蕴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教授黄振位指出,红军长征过粤北体现出的精神意境是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长征精神的意蕴,可以概括为:

筚路蓝缕、不畏艰险,

坚定信仰、为国效命,

服从大局、坚持统战,

军民携手、共克时艰。

 

巍巍五岭,滔滔北江。历史永远铭记气壮山河的这一段——中央红军长征于1934年10月25日进入广东,从南雄、仁化、乐昌(含当时乳源部分地区)等五岭山区过境,11月14日全部离开粤境,冲破敌人重兵布下的三道号称“铜墙铁壁”的封锁线。这为红军后续的一连串重大胜利奠定基础,成为红军长征壮举中“万里征途第一站”。

初秋时节,仁化城口,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的纪念碑巍然矗立,如同高扬的风帆再度启航。前日,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在韶关市仁化县城口镇正式开放,这是广东唯一一个以纪念红军长征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现场

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

省内唯一以红军长征为主题的纪念馆

秋日的阳光,清澈而温暖地洒在一座整体基座步步递进、屋面层层升起的圆形建筑上,这就是10月22日正式开放的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

“纪念馆设计以圆形作为建筑主体构图,形成‘向前向前向前、向上向上向上’的积极进取的趋势,契合长征披荆斩棘、百折不挠的核心精神品质。”工作人员说,“建筑的设计灵感取材于红军在粤北征战,设计以‘穿越封锁’为形象符号、高21米的纪念碑式主馆,顶置红五星,犹如镶嵌在粤北红土绿地碧水间的红色星火,孕育着红色基因。”

2017年4月,中央办公厅批复同意,在韶关市仁化县城口镇设立以红军长征为主题的纪念馆,这是广东省内唯一以红军长征为主题的纪念馆。纪念馆于同年7月动工建设,占地面积1.2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该馆是目前广东唯一以红军长征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室内布展主要内容为中央红军于1934年长征过境粤北的历史和红军文物。室内包括《红色星火燎原粤北》《战略转移踏上征程》《攻占城口突破封锁》《西进乐昌直取湘南》《血沃油山红旗不倒》五部分。室外部分涵盖中央红军过境南雄、仁化、乐昌3个县(市)的遗址遗迹131处、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37个、不可移动文物94处。

记者在现场看到,纪念馆前有河水相伴,后有青山相拥,四周还有池塘相随,环境静谧而庄重。纪念馆依托红军长征过境粤北并留下丰富红色遗迹资料的史实,将分散于粤北地区的各类红军历史文物、文献纳入加以保护,形成一个以纪念馆为中心辐射全省的红色教育基地。纪念馆今年8月开始试运行以来,每天接待韶关市直、县直单位及各县(市、区)参观人员近千人。有许多单位专程前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为党为人民英勇献身的精神。

布展

记录红军在粤北的光辉历程

馆中展出了一幅中央红军长征过粤北路线图。示意图中,红色箭头突破了一道又一道封锁线,勾画着反围剿的浴血奋战和万里长征的雄关漫道。红军在粤北的革命活动,贯穿了红军从初创到发展壮大、从长征到南方游击战的全过程。

一个简朴的藤箱,是朱德在曲江用过的物品,它背后记录着朱德率领南昌起义军部队转战粤北的历程。起义军部队有力地支持了粤北地区革命斗争活动的同时,也壮大了起义军力量,为湘南起义、成立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奠定了基础,并成为工农红军第四军的主要组成部分。

基本完好的望远镜和刺刀,是红七军在乐昌所遗留的武器。红五军、红七军、红三军团等部队都曾转战粤北。红军所到之处,宣传发动群众、帮助发展农民武装,直接推动了粤北地区的革命斗争。红军在粤北突破国民党军三道封锁线,为红军顺利长征奠定了基础,是红军长征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央红军长征离开苏区以后,项英、陈毅率领留下来的红二十四师等红军部队突围到达南雄油山廖地村,与赣粤边军分区司令员李乐天等会合,以此为中心,开展了著名的“三年游击战”。纪念馆完整记载了这些重要革命阶段的历史。

讴歌红军转战粤北的伟大功绩

纪念馆里,一挺陈旧的马克沁重机枪和红军使用过的古老枪械,引来一群孩子的好奇围观。在这些简陋的武器背后,却蕴藏着红军激战铜鼓岭的英雄故事。

红军夺取城口后,敌人从仁化县城向城口进发,集结于铜鼓岭南麓,占领高地,扼守隘口,对红军主力顺利通过城口进入湘南造成重大威胁。1934年11月4日至5日,红二师六团一营在铜鼓岭顽强阻击敌军,为确保红军主力在城口作短暂休整和继续西进创造了条件。

“有七八个年轻的红军‘伢子’手拉着手去堵敌人的机枪,但是还没到跟前,就倒下了……”仁化县城口镇84岁的张良胜老人哽咽着说。那时,张良胜才两岁,从小爷爷就经常给他讲红军的故事。战后第二天,有胆大的村民前往山上捡弹壳,发现敌人打出的机枪弹壳堆成小山,“弹壳要用箩筐去挑”。

实际上,红军时期曾经有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在粤北这片红色土地上留下了战斗足迹,共和国十大元帅有六位曾在此战斗和生活过。

朱德曾率领南昌起义军部队在粤北发动和支持仁化暴动、西水暴动,取得了坪石大捷。朱德、毛泽东曾率领红四军近4000人在南雄活动,彭德怀、王稼祥、聂荣臻等红军主要领导亲临南雄水口镇,指挥一、三、五军团和十二军同粤军多次作战。邓小平、张云逸、李明瑞曾率领红七军转战粤北,在韶关梅花镇打响了有名的梅花镇战斗,歼灭国民党湘粤军1000多人,红军将士700多人伤亡。

赣粤边三年游击战期间,项英、陈毅率领红二十四师等红军部队突围到达南雄开展了南方游击战,坚守在南雄油山进行革命斗争的陈毅在这里创作了《游击战争纪实》,并写下不少革命诗词,著名的《梅岭三章》至今仍广为流传。

见证红军与粤北群众的鱼水深情

在纪念馆里,珍藏着一个布满锈迹的行军锅。一支红军部队在粤北战斗期间,就是背着它在革命群众的支持下走过了万水千山。一口小小的铁锅背后,隐藏着红军是人民的军队,革命队伍离开了人民就无法生存的朴素真理。红军长征过粤北正是因为紧紧依靠群众,才渡过了战斗和生活上的无数难关。

“那时我只有10岁,红军从江西过来,经过陈欧三天三夜。当时我在磨形岭看牛,见天上飞机飞来飞去,红军个个头顶一把稻草行军。到营下村后指战员均露宿在百姓的屋檐下,有些睡在石拱桥上、大榕树底下。当时天气寒冷,红军就利用陈欧的温泉洗澡,并靠近温泉取暖,垫把禾草,露宿在田头。”这是仁化的曾庆朝老人的亲身经历。

红军长征路过韶关时,秋毫无犯。当地党组织和民众积极为红军部队送水送粮、借宿、引路、照顾伤病员,留下了不少佳话。

仁化城口镇至今仍完整保留着一条“红军街”,当年红军路过时,不占老百姓的房屋,每天露宿街头,群众非常感动。在仁化陈欧村,有一处“红军泉”,见证了当年红军从战场下来休整时,为了不扰民,在野外温泉中洗浴伤口,露宿田间地头。一位红军战士还给老乡赠送了一条“红军毯”,至今还被完整保留。

红军部队经过乐昌五山时,当地村民自发为红军碾谷筹措军粮,给每位红军战士装满一袋米。红七军在乐昌时,村民听说是张云逸的部队,家家户户拿出糍粑给红军战士吃,还照顾红军伤病员到祠堂休养。

类似这样的例子在韶关地区比比皆是,这是一种血肉相连的深情。粤北群众无私奉献支援革命,红军将士坚定信念不怕牺牲,粤北军民用鲜血和生命铸就永不褪色的红色信仰。这种深情化作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至今。

意义

粤北是红军长征“万里征途第一站”

韶关地处广东省北部,故称粤北。因其“唇齿湘赣,交广咽喉”,素有“三省通衢”之称。这里历来为岭南、粤北重镇和兵家必争之地,亦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活动的重要地区,与江西赣州、湖南郴州并称为“红三角”。

北江工农军在大革命失败后参加南昌起义,是起义中唯一的地方革命武装。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韶关农民暴动成为广东农民暴动的第二个中心;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小平、陈毅、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率红军转战韶关,留下了许多光辉的战斗足迹,也留下了众多的红军革命遗址和丰富的精神财富。

前日,国内党史军史专家以及党史军史刊物代表共同参加“红军在粤北”研讨座谈会,围绕粤北红色历史开展研讨座谈。陈力、姜廷玉等专家学者作了精彩的学术交流,其他与会专家也提交论文对红军在粤北地区的革命斗争历史,多层次、多视角、全方位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

专家指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粤北是较早举行武装起义的区域之一,也是红军活动的重要区域。红军在粤北活动时间跨度长达11年。粤北的南雄、仁化、乐昌等县在斗争中发展为中央苏区的组成部分,是保卫苏区的南部屏障;中央红军主力实行战略转移,粤北是红军西进的重要通道;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期间,粤北又是赣粤边红军游击队坚持斗争的重要战场,为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发挥了独特作用。

188宝金博,188宝金博官网粤北与中央苏区的关系,专家认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粤北与井冈山和中央苏区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成为中央苏区的组成部分,为中央苏区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以及中央红军战略大转移发挥了重要作用。

专家提出,中央红军长征过粤北有三个显著特点:第一次与地方军阀实力派签订借道协议;第一次完成长征出发以来真正意义上的休整;第一次体悟长征出发以来翻越海拔1500米以上高山的艰难行军里程。

188宝金博,188宝金博官网红军长征过境粤北的历史地位,专家认为,红军长征过粤北是整个红军长征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央红军长征的“万里征途第一站”,也是孕育伟大长征精神的重要开端。

还有专家认为,粤北是中央红军长征突破三道封锁线的主战场,是红军长征开展统战工作的发祥地,是中央红军长征的试验田。

活化历史

赓续红色血脉韶关奋进正当时

在韶关这片红色的热土上,红色历史文化深厚,红色资源非常丰富。据统计,韶关境内现有红色革命遗址287处,其中经过认定命名的红军遗址(旧址)文物保护单位37个,红军历史文物1120件,红军历史文献50多万字。

近年来,为进一步保护韶关红色文化资源,韶关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2018-2020年韶关红色遗址保护工作规划方案(征求意见稿)》,对红色遗址的保护做了较为明确的规划。

韶关从建立“红色档案”等六个方面做好保护和利用工作,历史的记忆除了保护还需传承。韶关紧紧围绕“全面修缮保护、加强活化利用、做强教育功能、弘扬革命精神”的整体思路,更加深入挖掘和运用红色题材,把红色文化贯穿于文史研究、文艺创作出版,发行了《韶关革命历史文献资料汇编》《韶关革命历史图文集》等红色著作。

传承红色基因设计红色之旅线路

铭记历史,是为了继续前行。创新发展,才能再创辉煌。2017年,韶关所有县(市、区)被中央老区办首肯为革命老区县,南雄还被确认为“中央苏区县”。2018年7月,韶关首个省市共建“新时代红色文化讲习所”在中共广东省委、粤北省委五里亭机关旧址揭牌,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开展主题教育和党性教育的重要平台。

目前,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已成为城口红色小镇的核心建筑,未来将打造成韶关市红色教育和红色旅游的龙头景点。

据了解,韶关正在打造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重点突出红军长征过境粤北的第一、二、三道封锁线遗址的红色旅游开发利用。韶关设计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主要有五条。

爱国主义教育之旅:中共粤北省委旧址—北伐战争纪念馆—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红军街—恩村古村。

革命光辉纪念之旅:丹霞灵溪景区—丹霞山—恩村古村—铜鼓岭红军烈士纪念园—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红军街。

忆苦思甜红色之旅:中共粤北省委旧址—北伐战争纪念馆—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红军街—红梨村—沈所红围—八一小学—隘子镇风度村—满堂客家大围。

红色星火燎原之旅:斌庐—广富新街—中共粤北省委旧址—北伐战争纪念馆—韶阳楼—三江夜景—梅关古道—灵潭村—珠玑古巷—恩村古村—铜鼓岭红军烈士纪念园—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红军街。

追寻红色记忆之旅:中共粤北省委旧址—北伐战争纪念馆—丹霞灵溪景区—丹霞山景区—双峰寨—石塘古村—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红军街—龙王潭生态旅游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