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宝金博,188宝金博官网

当前位置: 188宝金博,188宝金博官网 > 专题 > 乐聚港澳青年 共创湾区未来 > 乐学广州 > 高校资源
华南理工大学
  • 2019-05-05 16:46:56
  • 来源: 广州年鉴、华南理工大学官网
  • 0
  • 分享到

华南理工大学是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校园分为三个校区,五山校区位于天河区石牌,大学城校区位于番禺区大学城,广州国际校区位于番禺区国际创新城。三校区交相辉映,是莘莘学子求学的理想之地,是首届“全国文明校园”获得单位。

学校办学源远流长,最早可溯源至1918年成立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海纳百川,高起点出发,学校正式组建于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时期,汇集了华南、中南地区理工科领域的精英,为新中国四大工学院之一,堪为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探路者。1960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文教战线先进单位,同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在全国高校首开部省共建之先河;1995年进入国家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大学(“211工程”)行列;2001年,实行新一轮部省重点共建,学校进入国家高水平大学建设(“985工程”)行列;2016年在“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整体进入300强,工科领域排名跃升至全球第22名;2017年在“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排名第201-300位,同年入选“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名单,学校现已稳居中国一流大学、世界知名高校的行列。

经过66年的建设和发展,华南理工大学已经成为以工见长,理工医结合,管、经、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建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整体水平进入全国前10%。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农业科学、物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临床医学等9个学科领域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ESI全球排名前1%,涵盖了学校所有理工类学科。其中,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农业科学4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成为具有重要影响的国际顶尖学科,入选数在全国高校中并列排名第5位,华南地区居首位。

学校办学条件良好,教学环境优良,治学严谨,坚持高素质、“三创型(创新、创造、创业)”、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高等教育各类学生51万多人,一大批毕业校友成为中国科技骨干、著名企业家和领导干部。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多年来位居全国高校和广东省高校前列,毕业生进入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就业的比例超过30%,学校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企业家的摇篮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2017年,入选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学校提出了在建校100周年即2052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学校将秉承“博学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坚持学术立校、人才强校、开放活校、文化兴校,发扬“厚德尚学自强不息务实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紧紧抓住“双一流”建设和广州国际校区建设的重要契机,坚持内涵发展,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提高质量,向着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进。

 

华南理工大学

【教育教学】

2017年,华南理工大学校园面积391万平方米,有3个校区,1个独立学院(广州学院)。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化学工程与技术、风景园林学等学科整体水平进入全国前十位。化学、材料学、工程学、农业科学、物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临床医学9个学科进入国际ESI全球排名前1%。有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双聘院士24人,“千人计划”入选者(含青年千人)34人,国家教学名师5人,长江学者26人。

本科教育方面。新增应用物理学(严济慈英才班),设置创新班、强化班和教学改革试点班34个,每届学生1000多人,其中科学前沿研究学科交叉型人才创新班2个、学术研究型人才创新班10个、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创新班9个、国际联合培养人才创新班9个、复合型人才创新班3个、创业型精英人才创新班1个。在本博(本硕)创新班推进学生出国(境)制、全程导师(组)制、课外科研制以及小班化教学。与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共建“基因组科学创新班”,与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共建“华南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英才班”。基因组科学创新班学生有89人次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71篇,华南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英才班学生有15人次在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14篇。推进电子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软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等5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建设,在示范性微电子学院以及环境工程、车辆工程、建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专业实施校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开展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推荐工作,数学学院教授朱长江入选2017年“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土木与交通学院教授王湛入选2017年“广东特支计划”教学名师。全英教学课程和慕课(MOOC)数量增加,立项建设全英语教学课程42门,共有全英语教学课程231门。立项建设MOOC(慕课)16门,自建MOOC(慕课)56门,32门完成上线。

是年,被国务院批准成为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学校,成为唯一入选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的广东高校。扩大并完善“创新创业基础”“思维与方法”“学科导论与前沿”“跨学科交叉课程”“创新创业实践”等五个层次课程群。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开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专题。创业训练营纳入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组建第七期创业班,量身定制创新创业课程。编写出版《创业基础》《大众创业与转型机遇》《微创业全攻略》等创业类教材。支持培育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10个,覆盖学生1200余人次。构建“国家—省级—校级—院级”本科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体系,立项学生研究计划项目(SRP)845个,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80个,国家级项目232个;新增市级项目13个。本科生发表论文116篇,比上年增长10.5%;申请专利和软件著作权209项,增长75.6%。资助竞赛项目75个,113人次在国际级竞赛中获奖,533人次在国家级竞赛中获奖,446人次在省或地区竞赛中获奖,在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1项;在第十三届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iGEM)中获2项金奖;获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全国总冠军。

研究生教育方面。立项建设14门全英课程和3个全英学科,开设65门全英课程和9个全英学科。8篇案例入选全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库,其中2篇获评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优秀案例。首次采用在线课程开设7门通识教育课程,工程伦理课程纳入必修课。向本科生开放本研课程704门(其中本博课程90门)。共评选资助383名博士生,获资助者共发表SCI论文665篇。国家公派项目录取94人,录取率95%;录取“菁英计划”11人;录取博士生短期访学38人。新签研究生层次国(境)外合作协议16个,开展合作项目56个,交流124人;资助47名教师出国交流。“华南理工大学—宁波汽车零部件研发企业群”获批国家级联合培养基地;广州新视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等6个基地获批省级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遴选13个第三批校级联合培养基地。“电子信息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三段式校企融合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项目获广东省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类)二等奖。

国际交流合作方面。共派出各类因公临时出国(境)人员2317人次,分赴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国际交流活动。其中,教师出国(境)861人次,本科生国际交流派出921人次(其中赴港澳台337人),研究生535人次(其中赴港澳台68人次);新增本科生海外学习项目26个,总数164个,聘请外籍专家800余人,海外名师讲授全英学分课程100余门,海外学术大师来校50余人次;举办国际会议15次,参会人数520人次;新签署各类合作协议、备忘录等46份;推进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先进材料国际化示范学院以及中美、中法、中澳学院等国际合作平台的建设;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引智分会2017年度“最佳组织奖”。与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学院、乌普萨拉大学合作办学;全年接待国外来访162批次,352人次。是年,教育部、广东省政府、广州市政府、华南理工大学签署共建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协议。与西澳大学签署共建广州国际校区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协议,推动与密西根大学吴贤铭制造研究中心建立“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以及成立“生物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拟开展量子通讯领域合作。加入“中英工程教育与研究联盟”,拓展与英国高校合作;加入“中国—东欧工科大学联盟”;成为“中俄阿斯图工科大学联盟2017—2019”轮值主席单位。打造中美创新学院(简称中美学院)、中法工程师学院(简称中法学院)、中澳学院等3个人才培养特色学院。中美学院新增5个短期协议,续签2个联合培养协议。中法学院与南特综合理工学院续签双硕士联合培养协议,与南特高等经济管理学校(Audencia)签署3+2本硕项目协议,与EDC高等商学院签署交换生协议。中澳学院成立,分别在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软件工程、环境工程专业开设三个国际班,与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开展“3+2”本硕双学位项目,首批招生109人,基本实现全英语教学。新增昆士兰大学“3+2”项目和西澳大学学期访学项目。有引智基地5个、联合研究机构14个。研究院建立五大研发平台,开展产业化项目24个,与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组队参加广州文化产业创新创业孵化园项目方案竞赛,获第一名。启动与香港城市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双学位项目。与香港科技大学签订本硕联合培养项目,推动华南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联合研究院建设。是年,依托“万人计划”接待香港教师23人次,学生250人次,获批经费200多万元。联合香港大学、澳门大学举办首届粤港澳“一带一路”倡议论坛,建立与南台湾国际策略联盟交流常态机制。开设海外名师课程98门,引进大学英语外教9人。与英国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合作开展“以英语为媒介的教学”培训项目,有47名教师参加。全年公派项目新增出国(境)交换生900人,个人出国留学21人。

网络和继续教育方面。培训2441人,举办干部培训班34期,培训2120人;举办职业技能培训班6期,培训262人。与国内唯一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官方机构——中国留学服务中心达成战略合作。推进与美国门罗大学、加拿大卡纳多学院的“1+X”项目,以及加拿大圣力嘉“2+2”项目合作。获“2017中国最具社会影响力高校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信息化平台建设助力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监控创新》案例获“2017中国高校远程与继续教育优秀案例库”。

招生和就业方面。本科生总体就业率99.2%,研究生总体就业率99.73%。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